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章 ,省城(1/2)

第二天,两人分工合作。

阳华去银行跑熟人贷款,林义去找木工。

按林义的计划,发廊不准备大动手术,一是钱不够,而且发廊本身的装修还可以。

二是没那时间。

只把外墙稍微弄现代化些。

至于里面,设想中是用一排排精致的简易书柜拼起来,效果应该不错,以后就算想重新装修也方便。

这年头只要有钱,木匠还是蛮多的。

一次性叫了比较有名气的四人,给一些简单书柜图纸,配合着林义的解释,他们很快就开始了敲敲打打。

而另一边的银行系统,在咱大天朝讲究有人好办事,几天下来,华哥也搞定了一切。

“你这图纸行不行啊?”

从银行赶回来喝一小勺水,阳华看了会林义给木匠师傅的那些图纸,有点迷糊。

“行啊,肯定行。”

林义其他不好说,但这点自信还是有的,好歹也是重生人士,不说精准的造出过于现代化的书柜,但是简单模仿几分还是不难的。

“行,你有信心就好,什么时候出发省城?”

“现在什么时候?”

“下午两点过。”

阳华看了眼手腕上的表。

“这里已经步入正轨,我们也帮不上忙了,要不现在出发吧。”

林义打量了下忙碌的几人,对着其中一人喊,“郑师傅,请您和几位师傅多花点心思,有不懂的等我回来商量。”

“要得,要得,小义你们去忙吧。”

郑师傅是邹艳霞她们村的熟人,很有责任心的一人。

两人是搭火车去的省城,花了两个多小时才赶到。

“太热了,人太多了,等有钱了要买辆车才行,这罪受得。”

刚下火车,被拥挤的人群撞的东斜一下、西歪一下的阳华满腹牢骚。

这年头的火车站远远没有后世的窗明几净,不仅面积不大,而且还有些脏乱。

尤其在这火烤一样的三伏天里,各种乡音混杂着不同的体味,头搁哪边都是扑鼻而来。

没走三十米,两人就被各种桶子、麻袋角边问候了好多遍。

和解开衬衫扣子的阳华比,林义不但没抱怨,反而有些新奇,这才有点改革开放的样子么,觉得这和想象中差不多。

城市化,一批批闲置农民工开始涌入城市,开始祖国基建事业的腾飞。

… “这个旅馆怎么样?”

好不容易拦了辆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刚下车,林义指了指左前方的“福来旅馆”



“外表好像不错,进去看看就知道了。”

阳华扫了眼四周,发现这旅馆的外装修在这条街道算不错的了。

住宿费有点贵,但所幸里面的被单还算干净,空调也不是样子货,难能可贵的是还有单独的卫生间,这就让两人比较满意了。

当然林义的满意,那肯定是入乡随俗,矮子里挑高个,毕竟这年代没得太大的选择余地,没办法苛求。

休息一晚,第二天刚蒙蒙亮,两人就开始了马不停蹄的征程。

这年头满足的林义要求的印刷厂不好找,两人在省城一连奔波了三天,中途还多亏出租车司机对城市的地理位置相当熟悉,才少走了很多弯路。

但就是这样,经过大海捞针到选定目标的时候,浑身汗渍的两人也是累趴了。

“你这种类有点多了吧,光印张费用就是一笔大花销了。”

旅社里,累瘫的两人刚洗完头发、淋完澡,就凑在一起商量接下来的细节。

“那没办法,要想一鸣惊人打出很好的广告效果,书的种类必须多,还要齐全。”

林义指了指自己列的书单,“这黄冈系列,是不可缺少的…”

“这“新教材完全解读”

,一中门口的书店我看过,没有。”

“而这个“点拨系列”

在我们学生中很受欢迎的,就是我们校门口的盗版有点太不负责了。”

“嘿,你口口声声说别人盗版,自己不也盗版。”

阳华揶揄了句。

“这就是你不懂了,有哪家书店全是正版?

那成本就高到海里去了。

你看啊,正版书进价就要书上标注的卖价50%到70%,我还要打折、还要纳税、还要人工等各种花销,你说那样还有什么利益可图。”

林义崴着手指给他算账。

“再说,要打通老师关系营销的话,又是几个百分点,哥,你能不站着说话不腰疼么。”

林义是知道的,就算正统国字一号书店,高仿都比比皆是。

不是有传言说马小云第一次找金庸先生签名的图书是假的么,听说因此还被人冷遇了。

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国字一号店买的啊。

“那你这盗版能有保证吗?”

“所以我们才来省城找规模和技术好点的印刷厂啊,品质绝对不是邵市民房中窝着的那些小作坊能比的。

放心吧,应该可以以假乱真。”

敢这么说,后世私人书店的书基本是高仿,只是不专业的看不出罢了。

“所以呢,这十多个教辅系列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的书籍,我也都是仔细琢磨过的。”

“这五年中高考三年模拟,少不了的吧。”

“儿童教辅系列、小学生教辅、小人书、漫画、连环画等等,这个市场很大的。

我这几天就在一些街道上零零散散看到些,如果我一次性齐全了,肯定会有巨大竞争优势。”

“你这花钱可不少。”

对图书这行,阳华有点不太懂;但不妨碍他脑壳疼,这个一点那个一点,加起来就很多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都这时候了你得相信我,相信就会有惊喜,真的…”

闻言,没好气的阳华反手就对着林义后脑勺一巴掌,以此宣泄他的不满和无可奈何。

“其实我还希望去趟南方特区,到那里进点小录音机、英语磁带、音乐磁带,明星贴画和海报,以及掌上机等等。

如果有这些,书店的吸引力和在学生中的传播速度肯定会更快。”

这些都是林义早规划好了的小秘诀。

“这个还真必须有。”

这个建议阳华倒是认可,不过接下来又疑惑了,“掌上机?

你确定那些陪同买书的家长会信任你?”

“那个我打算和金古温梁黄的小说放一起,一个单独的小隔间,你懂的。”

林义眨眨眼,这可是后世常见的套路。

还别小看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其利润还真不小,怎么着也不会比那些英汉词典等各种宝典赚的少。

这个下午两人絮絮叨叨了很长一段时间,觉着肚子饿了才下楼吃饭。

…… 利华印刷厂,一个挂牌国有企业,就像那种乡镇私人企业挂靠政府牌照一样,其实已经私有化了。

“你们找哪位?”

大门口,保卫处的一个老头拦住了两人。

“大爷,我们找胡科长,谈业务的。”

林义从口袋里翻出一个省教育厅的工作人员证件。

“左边这栋,二楼第三间。”

老头双手拿着证件瞅了瞅,很快放行。

“这还真管用。”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