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34章 ,苏温(3/4)

有些还碎裂了,布满孔洞,残破不堪。

看着上面几件碎裂的衣服,林义初步判断至少是元明左右的,但如今损毁成这样,让林义心疼不已。

“关哥,我们小心点,把它们刨出来。”

说着,林义用手开始刨周边的沙子,关哥也是有样学样。

“这些东西也值钱?”

看到两人小心翼翼,禹大妈试探着问。

“唉,几个死人衣服您要就拿去,”

说着,林义尽是唉声叹气。

顿时禹大妈不说话了。

花了一翻功夫,翻出来一个麻袋,之前的几件衣服就是麻袋口伸展出去的。

看这情况,林义哪里还不知道,肯定是禹大妈寻找宝贝,一阵乱翻,然后又填回去了,只是毛毛糙糙地,让几件衣服在外头风化掉了。

看到禹大妈盯着麻袋,林义悠悠地说:“禹大妈,你打算分几件死人衣服?”

陡然听着林义低沉的话,禹大妈心头一惊,想起自己的处境,顿时直摇头。

“唉,”

看到对方识相,林义重重叹了口气,“要是当初你把它们都带回去,还能多卖三百块钱。”

到了现在,林义也不再您您您的了,实在是心头气愤,好东西啊,被糟践了。

“这些死人衣服也值钱?”

禹大妈听到三百块,顿时懊恼不已。

“东西本身不值钱,只是有助于我们研究历史文化。”

林义半真半假的说着,手却不停,示意关平把他身后的背包打开,一麻袋东西都塞了进去。

“这样啊。”

禹大妈似懂非懂,总算好受了些。

后来林义又和关平把洞里浅浅地刨了一遍,却什么也没发现只得放弃。

回到古镇边沿的时候,林义拿出两百给禹大妈,说是辛苦费,同时也是消除她的怨念。

很多人农家妇女都是小心眼的,不把怨念消掉也许就有意外。

虽然这年头林义一离开,就是天高皇帝远,鬼神也奈不何。

但能圆满还好圆满的好。

这不,走一趟又得到200,吴大妈顿时喜笑颜开,感觉占了好大便宜似的。

“这东西真不值钱?”

分开后,关平看着远去的妇人,才问林义。

“嘿嘿,放个几年,不比你们找的那些大黄鱼价值低。”

虽然说是这么说,林义却知道,如果有完整的,比那些黄金值钱多了。

回到租房,看着两人回来,三人也不以为意,华哥拿着个玉米棒子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哟,又是一背包破烂。”

林义直接一个白眼,把自己装金册的背包拿回房。

出来后,就把关平的背包直接打开。

有些东西可以自己独享,比如金册,毕竟自己花大价钱买的。

但这些绫罗绸缎就不一样了,也算大家一起的资产,就好比那些黄金,林义没去,但是却也占了五分之一。

活了几十年,林义明白一个道理,吃独食的人会很孤独,做不大、走不远的。

在三人惊讶地目光里,林义直接打开麻袋,然后开始把里面没风化掉的衣物拿出来、 “我靠,”

看到这些绫罗绸缎,阳华吃到一半的玉米都直接扔了,猴急地跳了过来,用手摸着那些碎步,直说不得了。

而央措已经不说话了,不知什么时候手里多了个放大镜,已经开始查看。

赖文珍不懂,但看到央措眼睛发出的万丈光芒,也知道这是好宝贝。

一共六件衣服,都是丝织的。

其中做工最精、品相最好、繁杂程度最甚的是一件绿色的衣服。

展开后完好如损,让几人啧啧称奇,好像看到了古代贵族穿在身上昂首挺胸一样。

有两件也保存的比较好,不过却单薄了很多,明显是穿里面的。

同时还有十来个洞,价值大不如前面那件,真叫人可惜。

其他三件就是最上头的三件,都分成了十多块,而且风化严重,把阳华气的捶胸顿足,这三件可都是穿在外面的精致衣服啊。

要是没坏,这三件可不比绿色衣服差。

“这是哪个年代的?”

林义看到央措研究完了,也是有些好奇,因为自己水平不够,所以一直等她看完。

“初步判断是元朝的,具体的还得慢慢查证。”

说到这,央措看着林义补充了一句:“这些东西的价值,加起来比那些金条值钱。”

“这么值钱?”

赖文珍的眼睛瞪的老大。

“就是这么值钱,因为国内目前很少出现这种类似的绫罗绸缎。”

央措说着说着看向了那件绿色的,“尤其是这件,可以说是保存的非常完整了。”

接下来他们好奇林义怎么搞到的,他也没法,就把买古董的事情说了一遍,但绝口不提金册,只说是件古董。

不过几人却没有提出要观看的意思,也没问是什么古董。

想了一下,林义就明白了,阳华和自己是比亲兄弟还亲的兄弟,肯定不会提,要提也是私下里。

而其他两女就算想提,也知道这个形势下,提也没用,那是林义自个买的,还得看他心情。

再者说,眼前这些衣物,都够几人满载而归了,贪心的人可能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都是经历过人情世故的,做这个聪明的选择并不难。

大家讨论一番后,就到了分东西的环节。

出奇一致的,几人一致通过把那件保存最好的给了林义,没一个人提出异议。

剩下的五件四人估值后平分,对此林义一点异议也没有。

就像他们给自己面子,自己也要给人家面子一样。

分完东西,阳华提议带上探测器再去一次野鸽子洞,得到了央措的赞同。

林义和关平对视一眼,也是认可地点点头。

当晚,由于之前的教训,关平换林义守家,只见他拿着把军刺,就在门后面靠墙休憩。

而其他四人,先是熟门熟路的去了一趟寺庙,中间阳华为了保险起见,还做了两次反跟踪侦查,发现没问题后才起了另一个藏金点。

挖了半天,大黄鱼一根没有,倒是挖出来一个军火箱,掀开后,里面放着十多杆长枪,却早已被锈腐蚀了,当废铁卖都嫌弃。

不过金子没有,银元倒有十卷,一卷一百枚,也是数量不菲。

拆开几款看了看,这些银元什么年头的都有。

比如袁大头9年和袁大头10年的比较多,而袁大头三年和八年的比较少。

钱币如此不一,加上不多不少的18根大黄鱼,以及一些腐烂的步枪,结合地形与大环境。

几人推断,在这个寺庙埋东西的可能是民国时期的某个老财主或土匪的概率最大。

战后却没回来挖走,估计知情人都在战乱中消亡了。

收集好银元后几人放哨去了。

至于填土、收尾工作,阳华一概不假他人,用他的话说:你们不够专业。

后来又连夜去了野鸽子洞,忙活了半天,却也找出了八个铜钱,一双丝履,保存的比较完整。

东西虽然少,不过却大家松了口气,总算没有白忙活一场。

回来的路上,众人都在讨论衣服的来历,最后却什么结果也没得出来,只说可能是一个人远行,不知怎么的死在这里。

对这个结果,林义觉得不对,因为身怀金册的人,除非是偷盗或逃难,不然怎么可能一个人外出。

但这些林义只在心里怀疑怀疑,没说出口。

回到镇上的时候,林义提议:出来好几天,该回去了。

赖文珍就问:“难道你还有正经工作?”

她一直以为林义和阳华一样,没正式工作的,属于到处漂的那种。

“我表弟还是高中生。”

说这话的阳华明显是想看央措出丑。

不过央措根本没理会这茬,好像没听到一样,就去准备洗漱了。

第二天一大早,一行人拿到押金就离开了古镇。

当车子在镇口拐弯的时候,阳华注意到了阁楼上的一个年轻人,对方正盯着马路上的两辆车。

阳华眼睛眯了眯,心想放过你们,却还不识趣。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