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19章 ,领先理论(2/3)

“石斑鱼的种类很多,有很贵的,也有相对便宜的。

我们刚才点的是野生的赤点石斑鱼,市场价800到900港币之间。”

林义之所以今天突然心血来潮吃这东西。

是因为刚才翻菜单时,触发了记忆里头的一件事,才颇有感触的奢侈一顿。

看到关平还在咋舌赤点石斑鱼的价格,他就问:“关哥的战友是哪里人啊,还天天吃石斑鱼?”

“湛江一个渔村,”

说到战友,关平脸上有了笑容,虽然看了这么多年,却依旧难看。

“海边啊,那怪不得。”

渔民家里的石斑鱼虽说以卖钱为主,但总会不缺自家人吃的那份。

“现在退役了还是?”

闲的无事,又彼此太熟,也就多问了几句。

“退役了,比我还早一年,在老家干起了父辈旧业。”

关平说一直很想去看看,打对方村头的电话好几次才能有一次被接到。

而电报和写信,他又不习惯。

三菜一汤上来了,看着盘子里的石斑鱼,关平拿着筷子不知道怎么下手,觉得太贵了,吃一块都肉疼。

林义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先给他夹一块大的,才自己就着红酒开始享受。

快要结束的时候,关平问他:“要不要给她俩打包一份。”

“我刚去洗手的时候,给她们点了晚餐的,等会带回去。”

想来苏温的伤感也不会太久,至少在表面不会停留太久,双商那么高的人,林义也没多担心。

感叹香江这年头就有打包业务了,两人左右手提着饭盒的时候,有一种美团外卖的既视感。

只不过人家是橙色制服,自己是标准的香江白领打扮,怪怪的。

敲门,开门的竟然是苏温,看脸色虽然还有些过白,但隔着门面对林义和关平,脸上马上挂起了笑容。

“龚敏不在你这吗?”

林义看着她房间空空如也,床头放的一本管理学书籍,还是摊开趴放着的状态,显然苏温刚才在看书调节心情。

“她在洗漱。”

苏温没说洗澡去了,想来林义也不会再细问。

“嗯,我们在外头吃香的喝辣的,不好意思吃的太独,就顺回来一份,也不知道合不合胃口,将就着试试吧,要是不好吃,等会让关哥陪你们出去,他正好还想去看看外头的花红柳绿呢。”

林义一阵插科打诨,顿时化解了苏温不好意思的尴尬,只是把关平给卖了,后者在想:我什么时候去过花红柳绿。

爱干净一直是自己的“毛病”

,按他的朋友说法就是:身上不能有一丁点汗,只要有汗就要洗澡,也不管一天洗了几次。

而个人卫生这么讲究的人,有时候家里的纸屑瓜皮可以堆一个星期不收拾… 反正林义这个习惯有很多年了,好多次心血来潮了,就觉得应该改改。

但往往是红漆马桶三天新,热情劲一过,管它洪水滔滔,爱怎么样怎么样吧。

嗯,这洁癖,林义觉得今生有可能又要复制了。

洗完澡,擦着头发,习惯性往窗前站了片刻,可惜不是海景房,看了会外面的来来往往,索性又窝到床上拿起随身携带的历史课本,翻到“法国大革命”

的章节,开始慢慢入神… 第二天的下午,林义正在和几个市场负责人打电话时,何慧来了,一同来的还有何海明。

看来这两人也是心思通透的人,知道隐瞒不了,也就大大方方的。

看到林义在电话这头一板一眼地“指示”

,人情练达的苏温代他接待了两人。

电话打了很久,因为挨个给潘文清、唐慕、郑文斌、王欣、吴景秀说步骤、讲协调、谈统一,花了好一翻功夫。

客厅里,林义一个人在讲话,龚敏拿着笔记本坐在一侧,时不时帮着记录。

关平还是老样子,呆在沙发一角把自己“关”

了起来,津津有味地看着无声电视。

而沙发的大片地区就是苏温用茶水招待两人。

不过这三人的耳朵明显放在了林义的电话里头,就算没说话,谁也没觉得尴尬。

原本就动心的何慧,在何海明和葛律师及财务的劝说下,最终还是同意了。

这次带着行李箱过来,就是准备和林义一起去邵市。

同行的还有何海明、葛律师以及陈财务,他们还得去趟潇湘,把后续的所有手术完善掉。

另外何海明会以林义在香江的一个投资公司的经理人出面,以香江投资人的身份和步步高电子在邵市演双簧。

5月28日,林义一行人终于从香江赶回了邵市。

把何海明三人安排在宾馆,何慧交给苏温后,就急匆匆地去了步步高电子。

林义一进公司就问蒋华、陆远等人:“吴景秀寄回来的那些外国样品呢?”

“在这边。”

陆远指了指方向,然后带着他去了厂房的西北角。

此时只见管一路拿着飞利浦的vcd正在拆解零部件,直到林义出声问他“和我们的产品比,优劣势如何”

才反应过来,抬起头对林义说: “林总,我们对所有境外vcd进行了测试和比对,在核心力竞争力上。

不比它们差,只是在辅助元件上,差异比较大。”

有差异是正常。

因为自家的产品都是采用国产配件,很分散。

而国外电子巨头都是有着完整的供应链的,高标准的要求习惯,没有差异才不可信。

但是管一路说的差异化很大,林义顿时蹙眉,连声问道:“你说的差异化很大,到底有多大?”

“根据数据参照,我们相当多的辅助配件相对它们的标准来说,有可能是不达标的淘汰品。”

管一路看着众人,说这话的时候有点难为情,但是他对技术有着严苛的要求,最后还是说了。

淘汰品!

这三个字如同一记重拳,狠狠砸在了林义心口,这一刻的呼吸都感觉很沉重。

在他心里,虽然铺货有点急切,但并不代表敷衍。

相反,为了这些辅助配件的采购,蒋华、吴景秀等人一直在奔波,以求最好。

“和国内的比呢?”

林义缓了一会,才沉重的问,要是比国内的同行还差,那他就不得不考虑:把这一个多月来、通过三班倒、历尽艰辛才组装好的八千台回炉重造了。

“那好多了,比对技术参数,它们相对我们的标准也是淘汰品。”

陆远说这话的时候,递过了技术参数对照表。

几页纸,密密麻麻,林义看得都头大。

但还是耐着性子慢慢看,对一些不懂得参数区间,也没抬着端着,细细地向他们请教。

一时间,厂房这个角落除了一问一答,几乎鸦雀无声。

十多分钟,林义心里有了谱,虽然说在精益求精上比不过境外巨头,但在国产里面,已经是良心制作。

松了一口大气,咱不说一步追上人家的几十年成果,但这个态度还是要有的。

“如果我们要达到索尼的标准,需要怎么做?”

拿着手里的技术参数表,轻轻地拍着桌面,眼光巡视众人一圈。

“需要找大公司专门开模,有些特殊的还得找海峡那边的厂家。”

在得出这份数据的日子里,蒋华就知道林义会问这些,是一刻也不敢耽搁,迅速为这些“不达标”

的配件找出路。

又是一个文件夹,林义接过,一行行往下看,林义心里点头的同时,内心也是一阵郁闷:“按照你找的这些下家,最终的成品出来后,我们的成本会增加多少?”

虽说步步高vcd现在的价格都在4000以上,比不得境外有些5000多元的吓人价格。

但是每台机子的毛利起码有2400,而最贵的那台甚至可以赚取2700元。

真真实实的暴利,这还是芯片从外购买的情况。

而国外巨头的利润会有多少,林义粗粗一算,那些顶级,就算配件把控再严,起码也挣了3500元以上了。

“成本会增加30%,”

显然,蒋华和众人早已初步核对过成本。

这么多?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