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指点江山(1/2)
夏天的衣服不多,没两下就打好包,只不过,来了北金十多天,他们四处游玩,各种纪念品可没少买,这些东西收拾起来就没那么容易,
大姑姑把东西都堆到床上,愁眉苦脸地想着要怎么收拾才好,
大姑爹是个不管家务事的人,依然四平八稳地坐着,跟陈阳和邹蓉闲扯,
“说到本土品种这个话题啊,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觉,就是现在的猪肉,都没有小时候的好吃?”
陈阳和邹蓉几乎同时点头,然后眼巴巴地等着大姑爹长篇大论,
尤其是邹蓉特别好奇,这些东西以前从来没人跟她讲过,头一回听到,感觉挺新鲜的,
陈阳则有点好笑,
眼前这一幕,似乎有十几年没出现了,还真有点怀念,
大姑爹看上去其貌不扬,却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曾经也风光过,
他毕业后分配工作,进入当时最最热门的粮食系统,谁见了都要客气三分,
在所有亲戚中,他的见识算是最广博的,对晚辈也很和蔼,有空的时候,最爱给小辈们讲些冷门知识,
如果不是他不热衷逢迎拍马那一套,和领导关系比较一般,也不至于落到下岗的地步。
此时大姑爹来了兴致,索性将茶杯捧在手里,眉飞色舞地说道,“很多人都以为猪肉不好吃了,是跟土鸡一样,都是饲养方式的原因,其实不是,”
就在陈阳和邹蓉等着下文的时候,他却停顿了一下,卖了个关子,转而说道,“说一个菜,回锅肉,你们都吃过吧?!”
陈阳和邹蓉一起点头,经典川菜嘛,有几个人没吃过?
大姑爹笑道,“民以食为天,无肉不成席,这肉有很多名菜,回锅肉和金华火腿,算是其中最有名的两道,
不过,如果我说,你们这一辈的人,很多人都没吃过正宗的这两道菜,你们信不信?”
嗯?
陈阳一听,不禁瞪大眼睛,
这话怎么听着,跟自己说九零后没吃过正宗的番茄炒蛋,有点像啊?
见到两人满脸惊讶的样子,大姑爹晃晃脑袋,哈哈笑道,“你们还别不信,原因非常简单,就和土鸡一样,根源就在猪种上面,
做金华火腿要用金华猪,川菜回锅肉就该用成华猪,还有云南烤乳猪,自当用滇南小耳猪,
不管是哪个地方的特色肉菜,最地道的做法,一定是用当地独特的猪,才能做出那种纯正的味道来,其他猪种都缺了点意思,
但是啊,现在你满全国地去找,天南地北养殖的猪,基本上就是那么几种,”
说着还掰起了手指,“杜洛克、长白、大白,这三种猪分别源自美国、丹麦和英国,
这三种猪,由于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成为全球生猪养殖的当家品种,合称'杜长大',
各国根据本国需求,引进'杜长大'并进行杂交和本土化选育,成为通行做法。”
邹蓉睁大眼睛,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会这样呢?”
不用大姑爹回答,陈阳就对着她说道,“当然是因为肉多啊,你看咱们小时候,谁家能天天吃肉?
还不就是因为本土猪个头小,产量不高,
养这三种猪就不一样了,吃同样多的饲料,能多出一大半的肉来,换成是你,你怎么选!”
邹蓉这才恍然地点点头,
大姑爹喝了口水,笑着说道,“阳阳说的没错,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杜长大',并本土化选育以来,保障了近九成的生猪种源供给,
可以说,'杜长大'的肉质口感虽然不如本土猪,但它们为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提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个优点还是不可抹灭的!”
陈阳嘴角微抽,合着这几种还是功勋猪呗。
邹蓉恍然地点了点头,又似乎有点可惜,“那这么说,以后我们自己国家的本土猪,都要绝迹啦?”
好遗憾,我想吃正宗回锅肉,正宗金华火腿,还有正宗烤乳猪……滋溜。
“那倒未必,”
陈阳转头看着她,笑道,“以前是物资条件不足,营养摄入不够,国家才大力推广和培育'杜长大',
但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了,新一辈的人也不再有营养不良的问题,
这些人呢,肯定不会再满足于吃饱饭,而是追求更好吃,
所以啊,口感更好的本土猪,一定会再次被市场追捧。”
想想后世贵的要死的土猪肉,陈老板不禁口舌生津,
那土猪肉,确实跟普通猪肉有很大的区别,肉质更嫩,味道更香,是真好吃!
虽说汪阿姨生鲜店也有土猪肉卖,其实那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土猪,而只是经过改良后的品种,然后饲养方式也有所区别而已,
否则的话,普通消费者还真不一定能天天都买得起,
唔,以前还没觉得,今天听大姑爹这么一说,
哪天去找个真正的土猪肉来尝尝!
就在陈阳暗暗遐想的时候,坐在床头的大姑爹认同地点头,说道,
“阳阳这话说的没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经济活动的核心要素,却是供需关系,
只要市场有需求,就一定会有人看到机会,提供满足这种需求的供给,
而当供给量低于需求量,价格就会上升,价格越高,参与供给的人就会越多,
到最后,就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土猪养殖这个行业中来,所以本土猪绝迹,是不大可能的。
不过,”
说到这里,大姑爹却又话风一转,略带遗憾地说道,
“养殖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还需要有技术作为支撑,有句老话嘛,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万一出现什么意外,就是鸡飞蛋打的下场,
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依靠养殖户的市场行为,恐怕会让本土猪数量回升的时间,拉得非常长,
最好的办法,还是从科研、市场、政斧三方面共同发力,实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这才是长久之计!”
这一番话,听得陈阳眼中异彩连连,
他是知道大姑爹有才,但也就是当年的几分才气,却不想竟然能有这种见识,
而且这还不是什么空口白话的键政,而是有理有据切中要害的客观分析,
单是刚才的这一番分析,就足够进入彩虹经济研究院,做个研究员了,
要知道能进这个研究院的,基本上都是出自名校的研究生,也包括了不少知名学者专家,
而大姑爹却只是八十年代的大专生,这中间差不多隔了二十年的知识鸿沟,
如果没有养成长期关注新知识的习惯,是很难弥补的,
看来,大姑爹平日里优哉游哉的样子,也不是在一天到晚的虚度光阴啊,
对了,话说,当年大姑爹学的是什么专业来着?
在他旁边,邹蓉则满脸不解,“养猪还需要科研?”
农技她知道,在普通老百姓的印象中,还是挺重要的,可以帮助增产丰收,但说到科研,就感觉有点遥远了,
唔,袁爷爷那种除外,
可是,养猪也能跟科研扯上关系?
大姑爹哈哈一笑,对着她说道,“基因你知道吧?”
邹蓉点点头,“知道啊。”
虽然她是个文科生,但基因这种常识性的东西,肯定不会不懂。
大姑爹又笑道,“既然你知道,那基因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见邹蓉点头,他便继续说道,“当前社会啊,大国之间,几乎都存在种业之争,而种业的焦点又是资源之争,
这个资源是什么?
更多的植物,更多的动物,
再深化一点,那就是事关人类未来的基因库!
谁占有了更多种质资源,也就是遗传资源,谁就掌握了选种优势。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传统农业国家,根据考古资料显示,有八千多年的种植养殖历史,畜禽资源非常丰富,
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后,现存的大量地方品种,犹如一座庞大的基因宝库,
即使是有些在当前看来,被认为是生产性能不高的品种,蕴藏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也是非常巨大的,
只不过,我国虽是种质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种质资源强国,许多畜禽种源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不小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