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第五十三章(3/4)
登仙台里死过好几个太监,也死过几个道童。
赵辅在外面能做出一番明君的虚伪模样,但只要到了登仙台,他就不再将自己当做皇帝,更当做一个仙人。
季福不知该怎么回答,唐慎也根本不懂。
但他只是稍微慌了一瞬,便冷静下来。
过目不忘的本事让他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许多本道家经典,从《周易》、《庄子》,到《道德经》、《淮南子》,唐慎作揖行礼,声音清雅:“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臣观陛下,超乎世外,见却未曾见,不见又似乎见了。”
赵辅哈哈大笑。
季福不认识几个字,不知道唐慎说的是什么意思,但看着赵辅高兴的模样,他心中嘀咕:没想着这唐大人比他还会拍马屁!
今日可遇见行家了。
赵辅道:“你先下去吧。”
季福略有惊讶,但行礼道:“是。”
大门关上,登仙台中只剩下两个守着长明灯的小道童,还有赵辅、唐慎。
赵辅盘腿打坐,望着唐慎:“景则啊,你去过辽国?”
唐慎立刻行礼道:“臣不曾去过。”
“哦,那你写的那折子,是何意思?”
唐慎解释道:“臣不曾去过辽国,但臣去过落河镇。
陛下不知,这落河镇是大宋与辽接壤的一个小镇,位于宋土北部偏东。
我大宋偏西的北方城镇,与辽多有摩擦。
但是往东了,却是贸易往来较多。”
赵辅点点头。
唐慎接着道:“臣曾经随家人去过落河镇,见过一两个辽商,在街上也见过一些辽人。
这些辽人表面上与我宋人和善,却眼高于顶,言行粗俗,说话举止间毫无尊重,从未将我们宋人放在眼里过!
臣观小小辽商都如此,辽国朝堂之上对我宋如何,由此可见。
所以臣不才,望陛下明鉴,那辽人是豺狼猛兽,不可小视啊!”
赵辅的视线越过唐慎,看向他身后的九盏长明灯。
唐慎始终低着头,不敢出声,连呼吸声都渐渐屏住。
赵辅道:“朕知道了。
你下去吧。”
唐慎一边行礼,一边后退。
等出了登仙台的宫门,他才直起腰身。
他先与守在门外的大太监季福行礼,季福受宠若惊,道:“唐大人这可是抬举咱家了。”
嘴上这么说,脸上的表情却没有一点惊惶,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唐慎离开登仙台,出宫回家。
次日,吏部官员来到中书省衙门,找到正在阅读先帝时期的《起居注》的唐慎。
这吏部官员拿出圣旨,屋子里的起居郎和起居舍人们全部跪了一地。
吏部官员大声朗诵道:“门下,朕膺昊天之眷命,中书省起居舍人唐慎文雅谦达,敬廷自守,处小室而兼旁信。
今擢升五品起居郎,即日赴任,钦此。
开平二十八年,正月。”
与此同时,这吏部官员又拿出另一份圣旨:“门下,朕膺昊天之眷命,中书省起居郎徐思敬敏躬亲,从善达雅。
今擢升四品工部虞部郎中,即日赴任,钦此。
开平二十八年,正月。”
众人全部大惊,唐慎和徐思先领了圣旨。
等吏部的官员走了后,众人纷纷祝贺徐思和唐慎升官。
徐思苦笑道:“多谢诸位同僚。”
从五品的起居郎擢升为四品的工部郎中,徐思表面上是升官了,但是从此以后他就离开皇权中心,再也没法时常面圣了!
起居郎和起居舍人的结果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从起居郎直接擢升为中书官员,如中书舍人等,这样还可以时常面圣。
另一种则是彻底远离皇权中心。
徐思的未来可能不会止步于四品郎中,但再入中书省,只怕难了。
他现在从中书省进入尚书省,未来除非成为一部尚书,否则再也进不了权力的中心中书省。
众人再向唐慎道喜。
唐慎目露惊讶,拱手道:“多谢诸位同僚。”
徐思望向唐慎的目光里多了一丝嫉妒和羡慕。
两个四五品官员的官职调动,在朝堂上,不过是水波轻荡,完全没引起水花。
然而开平二十八年,新年刚过,皇帝赵辅便宣了圣旨,决定从盛京往北,再修建一条官道和一条运河!
这件事令朝堂众臣哗然大惊。
户部左侍郎徐令厚上前一步,道:“陛下,自开平十年宋辽两国签订和平协约,距今已有十八载。
然十八年间,天灾不断。
远而不谈,近处便有三年前南方雪灾,去岁的河南大旱。
国库不丰,修建官道和运河之事,望陛下三思啊!”
工部右侍郎谢诚一挥袖,道:“两国避战已有十八载,古往今来,天灾之事从无停过。
既然没有**,只因天灾,为何国库不丰?
徐侍郎的意思是,陛下在位时,天灾比过往更多?”
王溱原本淡淡地听着,忽然听了这话,他轻轻抬眼,看了谢诚一眼。
徐令厚脸色涨红:“臣绝无此意!
官道便罢,自古以来,修建运河,每每都要劳民伤财。
还望陛下放缓期限,不可一蹴而成。”
谢诚进言道:“臣以为,前朝时期的大运河北起盛京,南下钱塘,已通南方。
再建一条运河,通上北方。
自此以后,南北相通,福泽千年!”
一时间,大臣纷纷进言。
赵辅坐在御座上,等到大臣们吵完了,没力气说话了,他看向工部尚书袁穆,问道:“袁卿意下如何?”
袁穆上前一步,行礼道:“通北一事,利在千古。
臣以为,大善。”
赵辅再看向王溱:“子丰呢?”
王溱走出官员队列,行礼道:“古有炀帝通南,利在百代。
陛下通北,令南北全通,自是千古大事。
但炀帝修运河通南,因南方河流诸多,又有雨水年年浇灌。
大宋北方,河流稀少,旱灾不断。
臣以为运河一事可作缓解,不若弃运河,改修三条官道,以通东、西、正北。”
户部官员们立刻道:“臣以为此。”
袁穆望着王溱低眸看地的模样,心道你说话倒是滴水不漏,可不就是想少出点钱么。
心里把王子丰骂了一通,但袁穆也知道往北修运河确实劳民伤财,于是也道:“臣以为此。”
赵辅道:“那便如子丰所言,散朝吧。”
等到散了朝,袁穆将王溱堵在宫道上。
王大人微微一笑,袁大人无语道:“真修不了运河?”
王溱:“户部给得起,你工部便修得起?”
袁穆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