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第四十八章(2/4)
这种营销手段果然收获颇丰,后来传到唐慎耳朵里,他愣了愣,哭笑不得:“拉踩和地域歧视,竟然自古就有,还屡试不爽!”
想了想,他又心道:“真不要脸!”
反正江南的夫人小姐们又不知道这事,唐慎只能想到了明年,也在金陵府和姑苏府也开始卖珍品黄金缕,且开放diy制作。
肥皂、香皂和黄金缕在盛京也大卖,唐慎和景王府都赚得盆满钵满。
到了八月,天气不再那般炎热,唐慎那一榜的进士们在盛京渐渐站稳了脚跟。
一甲前三都在翰林院述职,唐慎和姚僐、王霄本就熟悉。
而二甲的进士们也有一半没外放,都在京城。
八月末,由王霄领头,同榜进士们在千里楼聚会。
明月高悬,华灯初上。
千里楼二层的雅间里,二十多个新科进士举起酒杯。
王霄笑道:“诸位同僚,敬各位,今夜不醉不归!”
众人一起道:“敬王大人,不醉不归!”
众人分成了两桌,大家一边吃喝,一边吟诗,好一个风花雪月的才子佳话。
然而等喝多了,才子们都成了醉鬼,一个个哪里还吟的了诗,纷纷开始说胡话。
有的抱怨自己的上司太苛刻,每日分给自己的职务太多。
有的痛哭自己的薪酬太少,哪里养得起一家八口人。
本以为考上进士就成了人上人,可想做个清官,就只能吃糠咽菜啊!
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唐慎年龄最小,被劝酒也是最少的。
他没怎么喝醉,很快找到另一桌上坐着的梅胜泽。
梅胜泽酒量也不错,只是微醺。
见到唐慎,他双眼一红,抱着唐慎就哭道:“景则,我心里苦哇!”
唐慎哪里见过梅胜泽这种模样,他很想笑,又得憋住,故作关心地问道:“胜泽兄,这是怎么了?”
梅胜泽哭着道:“吏员考试后我被分配到工部,此事你可知晓?”
唐慎揶揄:“当然知晓。
你不是在工部的水部任员外郎么?
这员外郎在前朝可是五品的官,虽说本朝是六品,但梅大人啊,您二甲出身,如今都六品了,可比我高。
我得叫您一声前辈了。”
梅胜泽指着唐慎:“你你你……”
“我什么?”
梅胜泽抹了把眼泪:“好你个唐景则,我不和你说了,我苦啊!
我一个羸弱书生,十年寒窗苦,报与帝王家。
你说他们让我去工部算个什么事?
近日我们水部在管太液池的重修,我就跟瞎子一样,两眼摸黑,一窍不通,郎中大人还要我日日和他进宫去太液池考察。
我一个六品芝麻官,进皇宫我每次都吓得两腿瑟瑟发抖。
太液池在我眼中就是个大水池,我懂什么啊!”
唐慎想了想,道:“那你愿意和我一样,每天待在翰林院修撰四书,写得手腕酸痛,暗无天日,又遥遥无期?”
梅胜泽双眼发亮:“想!”
唐慎:“……”
唐慎:“恨不能为君啊!”
梅胜泽一脸莫名其妙。
梅胜泽羡慕唐慎可以修撰四书,在他眼中这是成大业的事,可以载入史册,名传千古。
但在唐慎眼中,比起坐在屋子里抄书、写书,他宁愿去太液池实地考察!
更重要的是…… 唐慎双目一暗。
更重要的是,每日进皇宫!
梅胜泽吓得瑟瑟发抖,是因为他每日都不可避免地会撞见贵人,偶尔甚至还能撞见皇帝。
但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
唐慎心中哀叹,这么好的机会你不要,给我啊,我还愁没机会在皇帝面前露脸呢!
九月,翰林院修撰了一整年的《中庸》终于修撰完毕,由李大学士亲自放入书库。
众人通通松了口气,但是还没闲两天,上头又派下任务。
为皇帝的寿辰写文祈福!
翰林院众人顿时又苦不堪言。
旁人总觉得翰林院是个清闲衙门,大抵因为每日有人来翰林院办事,都会看见这些大人们,上到二品大学士,下到七品编撰,要么是在看书,要么是在看书的路上。
“都闲到没事看书了,还不清闲?”
七品翰林院编撰唐慎一口唾沫唾在你脸上:“我呸!”
如果说,看书写文章是个清闲事,那确实蛮清闲的,翰林院整日里做的大多就是这两件事。
但要是日日夜夜,月月年年的写,这谁受得了?
姚僐、王霄还好,他们本就是古代人,读了数十年的书,早就习惯。
唐慎早已一个头两个大!
每天都要写作文!
睁开眼开始想今天要写几篇作文,吃着饭还要想今日还有几篇没写。
晚上下衙回去,闭眼前又在想明天要写几篇作文。
唐慎也心里苦哇!
皇帝寿辰就更不得了了。
大宋开平皇帝赵辅的寿辰是十月初七,这才九月初,翰林院就忙碌起来,不断地给他写文祈福。
姚僐被杨大学士带领,要整理皇帝这一年来的各类事务,考察清楚后,还要记录成册。
王霄和唐慎则被派去写文章,只写祈福文。
这些文章哪怕写得再花团锦簇,皇帝也只会看几篇,其他全部烧了,美名其曰告天祈福。
负责确认最后送到皇帝面前的是哪几篇文章的,是翰林院学士,二品大学士杨大学士。
这位杨大学士与唐慎颇有一段渊源。
当初唐慎乡试时,原本因为第一场的八股制艺写得优秀有余,亮点不足,没机会成为亚元。
但是杨大学士看到了唐慎第二场写的《周易》五题。
杨大学士一见倾心,差点想把解元给唐慎,但考虑到唐慎的第一场卷子确实技不如人,杨大学士自允公平,就给了唐慎一个亚元。
到翰林院后,唐慎可没机会见到这些大学士,他见到的最高一般也就是五品官。
知道次日杨大学士会亲自来,唐慎回去后冥思苦想,翻出《周易》,仔仔细细地又看了一遍。
来到翰林院这么久,唐慎早就发现,杨大学士喜欢《周易》的事,除了自己,无人知晓!
“王子丰啊王子丰!”
唐慎念着自家师兄的名字,真觉得哭笑不得。
三个月前唐慎就搬到了探花府,这处府邸与尚书府确实近,就隔了两条巷子。
这日晚上看完《周易》后,唐慎想了想,拿起这本书,来到尚书府。
门房见了唐慎,立刻恭敬地请他进门。
这次王溱在家,唐慎就没去花厅,直接来到书房。
王溱躺在摇椅上,正悠闲地点烛看书。
唐慎来了后,喊道:“子丰师兄。”
王溱从书后探头,一副惊讶的模样:“小师弟今日怎的来了。”
唐慎睁着眼睛扯谎:“读书时遇到一处不懂的,看到时间还早,便来找师兄解惑。”
王溱定定看他,放下书,笑了:“真的是来解惑?”
唐慎思索片刻,这次决定说实话:“想师兄了。”
王溱笑得更灿烂了些,他伸出手:“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