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修建铁路(1/2)
天空也逐渐亮了起来,汤和他们在陈松家里待了没多长时间,就要进宫面见朱元璋。
今天早上,朱元璋赏赐都没有举行早朝,专门在御书房当中等着汤和。
等到汤和来到御书房后,还没有等汤和行礼,朱元璋就迫不及待的询问。
“之所以让你进宫,是有一件事情要交给你。”
朱元璋从桌子上拿起一封奏折,交给了旁边的庆童。
庆童心领神会,将这封奏折急忙交给了汤和。
汤和接过奏折,认认真真的看着上面的内容。
刚看清楚上面的内容后,弹劾终于放松不少。
上面所说的事情和陈松之前告诉他的差不多,广州府那边又有事了,陈祖义这个家伙又开始在海上作妖,这次朱元璋把他叫过来,肯定是为了这事。
将手中的奏折重新还给庆童,汤和彻底的松了一口气。
“陛下,臣以为,陈祖义这种海上巨寇,应该施以雷霆手段,尽最大的可能,用最快的速度,将他们彻底剿灭。
然后在他们本来盘踞的地方,建立咱们的机构,防止这些贼寇卷土重来!”
汤和的声音大了很多。
和之前相比,现在的汤和,非常自信。
当年手中的大明水师没有彻底的训练出来,只能在近海作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一直放任倭国,还有陈祖义在海面上嚣张。
现在这个问题不复存在,如今的大明水师,已经训练出来了。
手中有兵马,腰杆子就很硬,说话的态度也很强硬。
“陈祖义这种家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不尊祖宗,不知道厉害的贼寇,这样的人如果不一次性将他打服,不一次性将他彻底消灭,他肯定还会卷土重来。
如今大明水师,早已经枕戈待旦,只要陛下下令,臣,随时都可以率领大明水师前去攻打陈祖义,竟然会将陈祖义俘虏,押送京城,接受陛下审判!”
汤和朝着朱元璋,信誓旦旦的说道。
他的声音很大,中气十足,整个御书房当中都是他的回声。
“有你这句话,俺的心里轻松很多。
但你要知道,打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现在并不知道陈祖义的具体情况如何,如果太过轻视,肯定会引来灾祸。
在没有万般把握之前,不能轻易出动,在出征之前,先将陈祖义他们的具体情况打探清楚再说吧。
大明水师从今天开始,主力进入广州府,在广州府驻扎,此事就全权交给你处理,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陈祖义消灭掉。”
朱元璋一脸严肃,不断的给汤和下达着命令。
君臣两人对战事也进行了一定的商议,当汤和从皇宫走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第二天早上,朱元璋的圣旨就送到了汤和那里。
圣旨上的内容,和昨天说的差不多,让汤和率领大明水师前往广州府。
汤和没有耽搁时间,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就带着众人又回到了松江府市舶司。
难道松江府市舶司后,将这里的大明水师主力,带着往广州府而去。
陈松在大明水师当中还有一个官职,水师出发的时候,陈松还去送行了。
松江府市舶司的码头上,汤和和俞敏站在那里,陈松就站在他们两人的前方。
“此行一去,恐怕想要再见到你们,就要经过好长时间了。
这次去了之后,一定要将陈祖义消灭掉,如果不能把陈祖义消灭掉,那么朝廷的很多政策都没有办法实施。
尤其是海贸,这样一柄利剑悬在头顶上,对海上贸易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不能将陈祖义彻底的消灭,以后去往西边的商船,都要被他宰割。
再加上此人长期以来一直祸害西南,陛下早已经对他恨之入骨,所以必须要将它铲除掉!”
陈松语重心长地对着他们两人说道。
除过朱元璋之外,陈松也非常痛恨陈祖义。
按照原来的历史,陈祖义一直以来祸害大明海疆域,在大明的西南海疆那里一直烧杀抢掠。
历史上的海禁,和陈祖义这个家伙有着很大的关系。
就算没有直接原因,也有着间接原因。
陈松对他没有任何好感,恨不能直接将他手刃。
如果不是最近这几年,朱元璋一直不让陈松出去,恐怕这次陈松也会跟着大明水师过去。
“这件事你就放心吧,我肯定办得妥妥当当。
陈祖义这个杂碎,在我手里还想逃?
只能是做梦。
我已经答应陛下了,肯定会将陈祖义活捉。
你也不要太过担心,咱们大明水师的力量,你也知道,这种强大的海面舰队,如果不能将陈祖义活捉,那我汤和回来之后就直接撞死!”
汤和拍着自己的胸脯,信誓旦旦的说道。
又叮嘱了一些事,陈松目送着他们坐上战船离开。
陈松一直目送着战船,彻底的消失在海面上。
当天边只剩下夕阳时,陈松这才转身回去。
大明水师这一走,码头瞬间空荡了下来。
陈松没有急着回家,他去了松江府市舶司。
松江府市舶司,现在是大明境内最大的市舶司,每年给朝廷贡献的收入,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
新学学堂的大部分经费,都是从松江府市舶司这里而来的。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当年陈松设立松江府市舶司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以后会变成这个样子。
就好像一切早已经在冥冥之中注定一样,陈松做出的每一步,最后都会带来好结果。
松江府市舶司外面的街道,现在已经扩张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里是整个大明最繁华的地方,甚至都已经超过了金陵城。
这种繁华和金陵的繁华还不一样,金陵的繁华更多的是人气的繁华,京城当中的百姓数量很多,所以人气很旺,看上去就比较繁华。
但是这里,更多的是商业的繁华。
因为靠着市舶司,所以这里商业非常发达。
商业的发展,又带来了大量的货物,与之匹配的还有更多的商人。
这些东西交织在这里,让这里变得繁华异常。
空气中甚至都弥漫着铜臭味,但这股铜臭味,却是大明的基石。
陈松可不是那些道德君子,嘴上说着钱臭,背地里恨不得死死的搂住。
街道上的行人很多,道路非常整洁,每隔几步就会有一个垃圾箱。
甚至还能看到,穿着黑色衣服的清洁工。
在街道上转了转,陈松买了一些货物。
这些货物基本上都是从倭国,朝鲜,或者是南洋那边过来的。
像什么珊瑚,珍珠,以及一些香料。
这里的东西价格很便宜,这里距离码头很近,把货物从码头那里弄到这里费不了多久,售价自然很低。
越往内地走,货物的价格就越高。
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多久,蒸汽机车现在已经试制成功,铁轨现在还在生产,等生产出足够的铁轨,这些货物运遍天下,也不会消耗多长时间。
在松江府这里转悠了一会儿,买了一些该买的东西,陈松便返回了京城。
时间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去,很快就来到了年底。
腊月初一这天,陈松被朱元璋叫进了皇宫。
暖阁当中,朱元璋将一本大明大学送上来的奏折交给了陈松。
这份奏折乃是陈松的学生,孙智淼写的。
在这份奏折上说,自从蒸汽机车试制成功后,他们就开设了几个生产蒸汽机车的车间。
现如今,蒸汽机车已经生产了有四五辆,与之相配套的车厢差不多也有二十多节。
蒸汽机车所运行的铁轨,现在的数量已经很多。
大明大学在之前,就建立了很多炼钢厂,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生产铁轨了,铁轨的技术含量没有蒸汽机车高,所以生产的很多也很快。
机车试验成功后,孙智淼派遣出了测绘人员,对京城到松江府,进行了详细的测绘。
如今已经制定了一个非常完备的施工方案,所以就想着,开始修建从京城到松江府市舶司的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