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九章:宝钞(1/2)

连孔府这个庞然大物都已经臣服了,他们这些读书人又能有什么作用?

难道说,他们还能够比孔府厉害?

难道仅凭着他们,就能够反抗官绅一体纳粮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本事。

陈松站在孔府的大门外,静静的看着孔府。

孔府的大门外聚集了大量的人,这些人都是曲阜城中的税务人员。

在很早之前,这些人就已经来到了曲阜城中。

只不过,因为有孔府作为领头,所以收税并不顺利,城中的很大一部分士绅根本都不鸟他们。

如果这次没有陈松的话,这个情况恐怕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孔府当中有大量的空地,和陈松还是选择将清查税务的工作放在了大门外。

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城中的这些士绅读书人知道孔府的做派,孔府都已经交税了,难道你们这些人还要不交吗?

李三娃找来了一张椅子,放在了旁边的一棵大树下。

这棵大树为路边,枝叶繁茂,陈松坐在椅子上,享受着片刻阴凉。

看着正在忙碌的税务人员,陈松想到了后面的君王。

几乎是过了永乐年间,朝廷的用度就开始捉襟见肘。

刚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多么严重,勉勉强强可以接受。

自从土木堡之败之后,朝廷的税收根本不足以支出。

以至最后,这些皇帝们不得不想办法搞钱。

万历年间,明神宗往江南派遣了大量的税监,其目的也不过是为了收取税费。

可后果如何不言而喻,派出去的税监大部分都被当地的百姓打死。

这些百姓都是被当地的士绅蛊惑的,因为皇帝在和当地的士绅抢钱。

在利益之下,管你是什么人。

明神宗的老爹倒是聪明,隆庆开关确实为朝廷赚了不少钱。

可得罪了南方那些走私商人,最后也不了了之。

明朝中后期,看起来说是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可这个资本主义的萌芽实在是太过畸形。

不过是依附于官僚主义的一个变态结果,陈松在想着该如何才能避免这个事情。

虽然看起来现在已经差不多了,各地已经开始收税。

可到底能够持续多长时间,这谁也说不准。

一旦朱元璋下去,就算朱标能够坚持,就算朱雄英能够坚持,可后面的那些皇帝呢?

人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半年之后这个政策到底能不能实施下去,谁也不敢保证。

“问题还是很多啊,看来还是要靠新学学生啊,只有当新学学生遍布朝堂的时候,才能够将这些政策稳妥的实施。”

陈松低声念叨着,陈松想的明白,想要改革成功,必须要培养一批既得利益者。

因为既得利益者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自发的和那些顽固斗争。

在这个时代,陈松不敢奢求天下之人有高尚的品格,这一切也不过是陈松委婉的办法罢了。

“解决了山东的事,其他省份也要好办一些。

最起码也不用让我一直跑过来跑过去,这次读书人可以说是丢尽了脸面,估计朱元璋肯定会趁这个事彻底的废除丞相制度。

也不知道老朱心里是怎么想的,难道说还是如同历史上的那样,搞一个四辅官?”

四辅官也不过是朱元璋的无奈之举,包括后面的内阁制度,也是无奈之举。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好的制度,可这个四辅官制度确实不行。

至于内阁制度,在土木堡事变之前,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

可涂抹保湿面之后,文臣手中的权力与日俱增,那个制度也成了新的丞相制度。

臣权卷土重来,实力比之前要大上很多。

…… 看着眼前忙碌的众人,陈松不停的想着这些事情。

想了好长时间,陈松叹了一口气,“饭还是要一口一口的吃,现在想的那么多,无济于事。

还是先慢慢来吧,先从经济出发,只要经济不崩,一切都有挽回的余地。

也是时候改编大明朝的经济了,宝钞也应该改变,像朝廷这么肆无忌惮的发行,要不了多久就是废纸一张!”

陈松的家中有数量繁多的宝钞,每年过年的时候,朱元璋都会赏赐陈松一些物品。

其中,宝钞的数量占大多数。

这些东西说起来是钱,可朱元璋心里压根就不认为它是钱。

不仅朱元璋不认为它是钱,很多人也不认为它是钱。

如果不是靠着朝廷的强制,估计普天之下没有一个百姓喜欢这种东西。

陈松想到了票号,其实票号就是银行的雏形。

在票号之前,元朝年间有至正宝钞,宋朝的时候有交子还有钱引,再往前推,还有飞钱。

可以说,这片土地上对金融的认识在同时期,是要超过西方的。

当年马可波罗将这个神奇的制度带到西方后,这个制度彻底的在西方生根发芽,飞速发展。

票号其实还是有一些落后,远比不上后世的银行。

可如果不考虑时代背景而随意批判,那么就是在耍流氓。

这个时代不管是交通还是运输都非常落后,物产流动不大,除过南方靠着海运的城市,商业发达之外,越往北方走,商业氛围就越低。

晋商能够发家,是因为靠着草原,如果没有草原的话,晋商想要发家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可以仿照票号,来创办大明银行。

纸币可以暂且先不发行,毕竟大明宝钞还在,一昧的乱发也不是个事儿。

先对市场上流通的那些银子铜钱做个标准,将它们筑成同等规格的银币或者铜币……”

其实陈松在很早之前就有了这些想法,只不过一直没能办下来。

洪武年间,朝廷也铸造有铜钱。

可这些铜钱的规格繁多,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等钱币。

各行省设置宝源局,同时也可以铸造钱币。

如此一来,就造成了非常混乱的铜钱局面。

洪武一朝,有迹可循的铜钱种类竟然达六十一种。

民间甚至还有私自铸造铜钱的,这对经济更不是什么好事。

还有银子,明初是铜本位,银子的使用并不常见,除非是大宗货物。

可现在海外贸易已经开始,要不了多长时间,因此必然会兴盛于世,所以提前准备总没有错。

…… 天色渐晚,孔讷笑嘻嘻的来到了陈松旁边,一脸谄媚,“大人,我孔府的税额已经核查完毕,总共需要缴纳两万三千四百两白银……”

陈松点点头,“做的不错,这几天,带领着税务人员将曲阜的那些该收的税全部都收了吧,同时,再向陛下写一个表忠心的折子。

还有,整个山东的税也都靠你们了,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如果山东的税收不上来,那么我到时候就找你。

这几天准备一下,准备领旨吧。”

孔讷一听这个,瞬间高兴的手舞足蹈。

朝着陈松不停的作揖拱手,“是是是,这就安排这就安排!”

陈松在这里转了一会儿,就回去了。

第二天中午,陈松带着圣旨来到了孔府的大门外。

孔府中的人数量众多,他们整齐划一的跪在大门外。

陈松大声的朗读着圣旨,至于衍道公的那封圣旨,陈松将孔希礼的名字填了上去。

按理来说,孔希礼都已经是衍道公了,那么就应该重新开府。

可圣旨上并没有让孔希礼开府,只是说让孔希礼接着住在孔府当中,圣旨上甚至还用了“阖家团圆”

等字眼。

这正是朱元璋的高明之处,只有让这两个刺头住在一起,才会让他们内斗不止。

宣读完圣旨,接下来的时间,陈松又在山东其他的地方转悠了一圈,监督税务之事。

回去的时候,已经到了仲夏,天气越发的炎热。

陈松穿着一身单衣,坐在马车当中汗流浃背,手中的扇子扇得呼呼生风,可并没有凉爽多少。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