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四章:卖身的小女孩(1/2)
郑敬谦说的不错,陈松已经将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身上。
郑敬谦可是泰州地界上最大的士绅,家中土地无数,鱼鳞册上的记载也不过是模棱两可,对于这样的大鱼,陈松怎么可能会放弃呢?
泰州衙门当中的陈松,将手中的鱼鳞册黄册放下,站了起来。
陈松看着朱棣,开口说道:“殿下,我的意思是,咱们先去这个郑敬谦的家里转一转,先探一探他家的底细,然后明天早上找个机会,去他名下的那些土地看看!”
朱棣也随手放下自己手中的册子,“行啊,那就听你的吧,俺也是这样想的,先去这个什么郑敬谦家里转转,看看到底是个怎么样的情况!”
“事不宜迟,咱们现在就走吧!”
朱棣说着就要往外面走去。
站在大厅的梁百善非常有眼色,一听陈松和朱棣说要去找郑敬谦,便自告奋勇,“陈大人,燕王殿下,这个郑敬谦的家,下官知道在哪,下官带路吧!”
见梁百善这样说,陈松也不客气。
“既然如此,那你就先回去换一身衣服,在这里等你半刻钟!”
陈松说着,便朝着门外走去。
梁百善急忙跑回了后面。
在梁百善换衣服的时候,陈松和朱棣已经走出了衙门大门。
在距离衙门不远处的一个酒肆门外,几个游手好闲的懒汉蹲在酒肆门口,在见到陈松和朱棣走出来的时候,便急匆匆的离开,朝着一个方向跑去。
陈松和朱棣两人站在衙门门口,漫无目的地看着四周。
泰州城确实要比扬州城要空虚很多,不管是街道上的行人,还是城中的各种气氛,都远不及扬州城。
陈松没等多长时间,梁百善就屁颠屁颠的跑了出来。
和孔良猷不一样,这个梁百善倒是一个有气魄的人,并没有因为陈松和朱棣所干的事情有损于自己这些官绅的利益而远离他们。
梁百善朝着陈松和朱棣拱拱手,“两位是打算步行还是坐马车?”
“步行吧,泰州城就这么点大,出行要是坐马车的话,也太兴师动众了。”
陈松随口应付。
梁百善明白了陈松提出来的要求后,便朝着前面走去。
他走在陈松和朱棣的侧前方,步行缓慢,生怕陈松和朱棣跟不上。
郑敬谦的家距离衙门不远,中间隔着几个繁华的街道。
陈松和朱棣跟着梁百善来到了其中一个比较繁华的街道上,这里各种幡子林立,商铺众多,人来人往,有几分热闹景象。
各种各样的声音,朝着陈松的耳朵中飞来。
起初,陈松并没有在意,只是跟在梁百善的身后埋头往前走。
忽然一道声音,在陈松的脑海中响起,这让陈松止住了脚步。
朱棣见陈松停下也停了下来,梁百善往前走了一阵,发现陈松和朱棣没有跟上来,便停下身来。
陈松静静的站在原地,寻声望去,看到了不愿意看到的一幕。
只见,在街道的中央,一个年龄大概在十三四岁左右的少女跪在那里。
正是头发乌黑的年龄,可她的一头头发却枯黄,看上去就像稻草一样。
脸色蜡黄,眼窝深陷,脸颊就像是枯树根一样,毫无光泽。
身上的衣服更是破破烂烂,人瘦的就像排骨一样。
她就跪在那里,脑门上还插着一株稻草。
她跪在街道路边,就好像身上有什么难闻的气味一样,周遭的人都距离她很远,她脑袋低垂。
“插标卖身?!”
这是陈松脑海中想到的第一个词语。
陈松眉头皱起,朝着这个小女孩走去。
朱棣也跟在陈松身后,周围的那些随从们也紧随其后。
梁百善看向那个女孩,又看了看陈松和朱棣,冷汗刷的一下就从额头上冒了出来。
“糟了,这下子泰州可没有安定日子了!”
梁百善一拍自己的大腿,急忙朝陈松和朱棣追去。
大明律明令禁止私自蓄奴,更明令禁止将民籍转为奴籍,更明令禁止人口买卖。
现在这个小女孩跪在大街上,头发上插着一株稻草,其目的已经很明显。
看到这种情况,陈松胸中瞬间有火升起。
陈松来到了这个小女孩的前方,高大的身体遮住了阳光,小女孩眼前一暗,抬起头来。
眼睛中没有任何光芒,充满了死寂,如果不是确信眼前这个小女孩真的是小女孩,还以为这是一个行将入木的人。
这不是一个小女孩,该有的目光,最起码,不应该这样。
“这位老爷,您要买我吗?
我很便宜的,只要两吊钱!”
小女孩弱弱的伸出两根手指,眼睛深处出现一丝渴望。
陈松没有回答,而是看向朝自己走过来的朱棣,以及朱棣身后的梁百善。
陈松看过来的目光,让梁百善心惊胆战不已,他毕恭毕敬的站在最后面,不敢做出大幅度的动作。
陈松指了指面前的地方,递过去一个眼色。
梁百善就算再怎么不愿意,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来到陈松面前。
指着眼前的小女孩儿,陈松问道:“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竟然会有插标卖身之事发生。
你就是这么当官的?
你是泰州的父母官,你就是这样干的?
你可知道,这事要是被陛下知晓,你会被判什么罪吗?
你可知道陛下最讨厌这样的事情发生?”
陈松的声音很冷,脸色也像结了冰一样。
朱棣的脸色也瞬间垮了下来,一脸阴沉的看着梁百善。
被陈松和朱棣这样盯着,梁百善只觉得自己被两头巨兽盯上了一样。
“陈大人,殿下,这事儿这事儿……”
梁百善哆哆嗦嗦,想要搪塞过去,可在看到陈松和朱棣那吃人一般的目光时,这股念想又被压了下去。
梁百善只好硬着头皮,将这件事情说出来。
梁百善刚好认识这个小女孩儿,也知道这里面的事情。
“陈大人,殿下,事情是这样的。
这小女孩儿姓杨,叫翠娟。
就在泰州城外的镇子里居住,她家只有她一个,家里也有三十多亩良田,一年到头不敢说有多富裕,但也不会遭受饥饿!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前几年她爹娘双双患病,为了给她爹娘治病,不仅花光了家中积蓄,还倒欠了一屁股的外债,以至于她的那些亲戚全部避之不见。
走投无路之下,就想着将家中那几十亩良田全部卖掉。
她家的那些良田全部都是上好的水田,要是卖的话,要卖不少钱。
可一次性,泰州城中能拿出那么多钱的人确实不多,除了这个郑敬谦之外,就真的没别的人了。
所以小女孩只能将她家的那些田地全部卖给郑敬谦,可事情怕就怕在人财两空。
地也卖了,能卖的都卖了,可是病并没有治好,前几天她爹娘双双去世,现在家中又没有任何钱财,连棺材板都买不起。
所以,她就只能跪在这里,希望有人能将她买走。
可人们都说她是天煞孤星,是她克死了她爹娘,没有任何人买,甚至都对她敬而远之……”
“不对吧?
这事不对劲吧?
三十亩上好的水田,这要是卖出去,少说也要上百两。
究竟是什么病?
这么多银子都治不好,就算治不好也不可能把这么多银子全都花完吧,而且听你说她还把自己的祖宅买了,这更不可能了!”
没等梁百善把话说完,朱棣就打断了梁百善。
“这我哪知道啊,反正根据出来的消息来看,当时他家卖的地,郑敬谦给了他家两百三十两白银,至于到底多少,这咱也不好问呢!”
梁百善一脸纠结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