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不同的弟子(1/2)
第七十二章 不同的弟子 想要弟子有好的教育,关中一代,比横渠书院好的书院,就是关学一脉的其他书院,如三原书院等。
但是一般来说,都不敢说自己的书院比横渠书院好。
毕竟横渠书院的地位特殊。
在这里读书,即便不中进士,将来认识几个中进士的同学,也是极好的。
书院规模不大。
招生的人员就少。
一般除却关学一脉自己家的孩子,还有贫寒学子之中的佼佼者,其他人根本进不了。
如果出钱,能到这里读书,晋商真不介意花钱。
本来历史上的晋商,在投入教育,资助学子上就很舍得花钱的。
周梦臣拿自己的面子去化缘,周梦臣并不觉得晋商会不出钱。
周梦臣能想明白的时候,冯理或许想不明白,但是韩邦奇却是明白的,冯理想不明白,不是冯理智慧不足。
而是冯理不理解周梦臣与晋商的特殊关系。
韩邦奇却是知道的。
韩邦奇说道:“既然贤侄如此说,我们哪里会信不过,那就静候贤侄佳音了。”
周梦臣说道:“定然不让两位失望。”
这一件事情,就此定了下来。
随即,又将杨节与冯从道两人叫了进来。
果然不出所料,两人听了当场拜师。
周梦臣饮了拜师茶之后。
很随意地问道:“你们拜入我门下之后,首先要补课,补得不是别的,而是数学。
我门下弟子,别的可以不会,最基本的数学,一定要懂的。
等你们数学补得差不多了。
我再看看教授你们什么吧。”
周梦臣对弟子就是这样,且不说,他而今没有什么时间教授弟子。
即便当初有精力教授弟子的时候。
也是因材施教,看弟子们对那方面的感兴趣。
往什么方向教授。
让他们自己去扩展自己的领域。
只是,周梦臣这个办法,在这里却碰了壁。
冯从道比杨节稍稍大一点,为人也沉稳。
周梦臣说什么。
他就做什么,并没有什么异议。
但是杨节却不一样了。
杨节说道:“老师,弟子有疑问。”
周梦臣看了冯理与韩邦奇,此刻明白,杨节为什么被他们两个看重了。
学贵有疑。
不迷信权威。
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是真能做到的却少之又少,并不是每一个人学生都能直面长辈提出自己的疑问。
有一句话,有问题甚至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有疑问,本身就是成为一个大学者的前提。
周梦臣说道:“你有什么问题?”
杨节说道:“算学之术,学生还是懂一点,前番老师讲学,提起数学之道,用于为工为农,皆有十分助力。
学生也都懂。
只是学生无心为工匠之学,星象之学,学生要学的是究天人之变,致古今之理,这算学,学生是不是就不用学了。”
周梦臣听了,心中一动。
暗道:“我而今的弟子,与之前的弟子可不一样了。”
对与中下层出身的弟子,他们目标更实际一点。
能出人头地自然是愿意的,如果不能出人头地,那么有一技之长,也不是不可以的。
对于更上层的东西。
没有太多的认知,或许想法。
但是他而今面对的是大明精英阶层。
杨节这样的人,被两位大佬目为关学将来学术上的接班人。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即便杨节今生不入仕,在朝野之间也都是有影响力。
再加上杨爵的光环。
也就是说杨节根本不用为生活操心。
他唯一要面对的是儒学本身。
而儒学本质上是一门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
是综合社会学科。
所以,杨节一开始就如此激烈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而杨节这样的弟子,或许是周梦臣将来弟子的主流。
毕竟,大明的精英都在士林之中,甚至周梦臣收得工匠出身的弟子,自己都觉得他们高出一等。
如果有些学生只能想要周梦臣名字光环,或者周梦臣自己的政治资源。
那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是这些人也未必能在学术上有什么成就。
而真正在学术上,在儒学上有所成就的弟子,反而就是杨节这样的人。
当然了,周梦臣也很遗憾。
专精于技术问题的科学家或者工程师,在未来很多年,都不会被重视。
这是风气使然。
即便周梦臣也无法扭转。
真正被重视的,都是研究儒学或者物质本源的学者。
不过,周梦臣心中也有准备。
毕竟,在西方科学家也叫了好多年的自然哲学家。
周梦臣也要学会,怎么与这些士大夫打交道,一方面固然要让他们慢慢地接受科学家工程师的地位,另外一方面,周梦臣不介意让他们用另外一个眼光看世界,谁说社会科学就不用数学了。
其实社会科学研究用得数学工具,反而很多。
周梦臣说道:“你如果仅仅想做什么,的确你的数学不用学太多。
不过还是要学的。
这样吧,我给你布置两个任务,你选关中任何一个县,查阅从洪武年间到而今的人口变化趋势,与赋税征收趋势。
并得出你自己的结论。
是多了,是少了,为什么呢?”
“我提醒你两点,第一,注意数据的真实性。
第二,很多大家习以为常的数据之中,反而隐藏着真相,你的任务就是找出这个真相。
因为任务施政手段,都是在这个真相之上才能成功,一旦错位,那就是很大的问题。”
这样的任务,周梦臣不会交给别人来做的。
原因很简单,时代不一样,县衙里面的数据,比如黄册什么的。
即便而今已经是一堆废纸了,那也不是寻常人能够查阅的。
唯独如杨节这样的人。
虽然不在官场,但是因父亲杨爵的遭遇,得到了官场很多人普遍同情,身后还有整个关学作为背景,才能顺顺利利查阅到县衙里面的数据。
其次,这里面有大量的计算,甚至本身就以数学为标尺来衡量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