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打通潼关道(1/2)
第三十章 打通潼关道 如果唐时英真的想升官,就不该对上司如此咄咄逼人。
唐时英想的更多的是陕西西北,也就后世甘肃宁夏兰州等地的百姓。
这一带又与其他地方不同,因为华山大地震引起了链锁地震。
以宁夏为中心,很多地方也地震了。
当然了,他们地震级数不如华山这边。
人口密度也不如关中,但并不是说他们就没有损失了。
虽然损失没有关中这里大,但正因为偏僻,经济不发达,很容易成为大明遗忘的角落。
最少周梦臣并没有在这些角落上多少上心。
不是周梦臣疏漏了,实在是与潼关,华阴,等几个县,一个个县城都变成一片废墟的情况相比,宁夏哪里损失是小了一点。
周梦臣说道:“好吧,这五十万两,就交给你了。
不过,朝廷钱粮有限,陕西关中之外的地方,只有这五十万两了,再多一点也没有了。
你能做好吗?”
唐时英犹豫了一下,说道:“下官从命。”
周梦臣也松了一口,心中暗道:“看上去这个唐时英是一个靠谱的。”
周梦臣毕竟不会分身术,很多事情都要分给下面的人来做,他其实一已经下令,让山西巡抚与河南巡抚赈济自己辖区之内的百姓,有不足的地方,向他报告。
他直接负责的,就是华山脚下,这一圈最严重的府县,多在陕西境内。
周梦臣说道:“对了。
陕西都司有多少火药,全部拿出来,我有用。”
唐时英自然不会不配合。
就在周梦臣处理了西安这里的事情,带着几十车火药离开西安东去的时候,周梦臣也得到了第一个好消息,那就在戚继光的监督下,在洛阳知府的支持之下,百里潼关道,终于被打通了。
中原物资进入关中的通道,忠于畅通了。
而且第一批十万石粮食,也开始起运,在洛阳下船。
陆路转运,正向关中而来。
周梦臣接到徐渭的书信。
他估计,一百万两弄运到关中一百五十石粮食。
并不是一两银子仅仅能卖一石五斗粮食,而是中间还有运费等杂七杂八费用,可以说,如果不是徐渭来办这一件事情,估计,一百万两银子能运过来一百二十万石粮食就不错了。
毕竟,黄河航道虽然通航,但是到底不如隋唐之际了,洛阳这边港口吞吐能力,已经其他转运能力,都大不如前,更不要说而今是冬季。
并不是粮食下来的季节。
总之,各种因素,粮食价格根本压不下来。
、 周梦臣也做了一个初步的统计,关中一带受灾的百姓,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人。
甚至更多。
至于死伤人数,现在还没有统计出来一个准确的数字。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固然是死亡人数巨大,更重要的是,大明人口统计数量的底本就差太多了。
在大明统计之中,全天下只有六七千万,但是实际上这个数字是这个的几倍。
而关中这里人口是整个西北最密集的地方。
到底有多少人,在地震之前,都是一个不清楚的事情了。
只是,虽然没有统计出来死伤多少人。
但是下面报告的发掘掩埋的尸体数量,却是有数字,大概在十万具以上,再加上很多村落都整体陷入地下,还有很多人根本没有挖掘。
所以,周梦臣估计,地震的核心区域最少死亡有二十万。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关中一带的生产力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再加上外围这么多府县报灾,汇总起来,死伤三十万之数。
估计是有的。
而且这个数字一直在增长之中,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地震留下各种灾害还在继续,别的不说,秦岭之中很多村落,而今都没有与山下联系,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
周梦臣也没有功夫去山中寻找他们。
一来周梦臣手中的人手也是有限,二来,潼关道的情况,决计不是孤立,说实话,潼关道作为人类使用了千百年的古道,是能通行大军的道路,并不如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狭窄。
但是即便如此,这道路还不覆盖遮掩住了。
不得不动手清理出来。
更不要说,秦岭山中的道路,这种大路小路,地震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子。
周梦臣都不甘心想象。
事有轻重缓急。
周梦臣已经派人去探寻周围道路的问题了。
但是实在没有经历关照到这些山中小路。
只能祈祷他们自求多福吧。
周梦臣心中暗道:“有了第一批粮食,他们也能安心了吧。”
安民先安心。
百姓安心了,其他事情才能做。
第一批十万石粮食,放在数以百万计,乃至更多的灾民身上,其实也吃不了多长时间。
但是,百姓见有粮食进关中,就会安心。
周梦臣才能做进一步的计划。
周梦臣想了想,立即传达了几个命令。
让潼关,华阴等数县,立即推举出来临时的县令,直接受周梦臣管辖,并且组建县衙,将三个数据要搞清楚,每一县有多少人,有多少粮食,并且他们粮食安口分配之后,能支撑多长时间,在此之下,才能做到粮食的统一调配。
顺便放出第一批粮食到了潼关的消息。
然后给戚继光传令,让他不用来找自己,直接去朝邑。
准备炸开黄河。
周梦臣带着火药来到这里的时候。
戚继光已经到了。
周梦臣立即问道:“你去看过了没有?”
戚继光说道:“已经看过了。
炸掉问题不大,不过,这仅仅是河面上的,至于河下是什么情况就不知道了。
弟子觉得,要多花一点心思,从上面打井。
越深越好,才能尽可能保证不留下一些暗礁,只是如此一来,打井的人就太过危险了。”
周梦臣也知道,这座山是土山,他估计时间长了,就会被黄河水冲刷干净。
但是他依然不能保证,这需要多长时间,会不会有残留。
毕竟要知道,这一段河道,是可以通航的。
从潼关一直到壶口瀑布,都是可以通航的。
也是秦晋之间的重要交通线,如果这里留下什么残余,让这里的天然水道,变成水上的鬼门关。
这损失就大了。
周梦臣说道:“按你说的来办。
每一个打井的人,给银百两。
如果回不来,官府给抚恤一百两,与他的工钱一百两共二百两,朝廷做保分给他的儿子。
养到十八岁。”
戚继光说道:“老师宅心仁厚。”
周梦臣有些自嘲说道:“这是卖命钱,我还是舍得花的。”
戚继光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这年头,一条命不够二百两银子,特别是大灾之后,不知道有多少家庭窘迫到了极点。
到了无路可走的尽头。
十几两银子足够一个男人拼命了。
人命这东西,说无价的时候,真是无价。
但又时候却是很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