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拼得十万头颅血(1/2)
第一百一十八章 拼得十万头颅血 蒙古能够出口的产品,在周梦臣的努力之下,就以这几种为主,战马,牛羊,皮毛,羊毛。
而进口的就多了,瓷器,陶器,粮食,布匹,等等。
这个名单可以列很长很长。
可以理解为除却他出口那几样之外,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
乃至于一部分的奢侈品。
这种情况下,不管他们卖出多少东西。
都无法扭转贸易逆差。
这也是玉林关税一直在增长的原因之一。
而且如果细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
即便这几种主要贸易品,蒙古也不是无穷无尽的。
战马就不用说了。
自从开关到而今,鞑子卖出的不过一万多匹。
而且都是骟马。
辛爱在这一件事情上,还是很有原则的。
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出卖战马的。
让周梦臣不得不费力气,在朔州附近找了一块不大的马场,从战马之中选出一些种-马。
培育出一个小小的马群。
不过几千匹而已。
其中很多都是刚刚出生的小马。
毕竟人工授精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这也大大提高了战马生产效率。
但是奈何战马怀胎将近一年。
这事情是急不来的。
牛羊生产效率,并不比战马快多少。
而鞑子为了维持生计,就不得不保持相当数量牧群。
根本不可能大量出卖。
前文就说过,在古代蒙古牧民,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情况,根本不存在。
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靠奶制品生活的。
吃肉是很少。
只有在牲口有伤亡的时候,或者在冬天来临之际,才杀牲畜。
如果大量出卖牛羊,只会让牧民没有足够的食物。
即便有粮食也不行。
是的,如果让牧民全部吃粮食,将牛羊大量出卖,似乎很好。
但是辛爱只要不是傻子,他就不会这样做,原因无他,那就是板升的粮食产量有限,虽然能供应相当数量的粮食。
但是本质上只能作为进口粮食时候一个筹码。
并不能补充辛爱所需的粮食缺口。
粮食就是古代的石油。
是国家的命脉所在。
辛爱敢完全相信大明朝廷。
殷正茂已经给了周梦臣一些数据,证明在鞑子采买东西的时候,已经有相当数量货物,不是用银元,而是用银两。
要知道,在周梦臣给方钝出主意之后,方钝就疯狂的将银两铸造成为银币。
以此来得到更多的钱息,扛过朝廷的财政危机。
这主意是周梦臣出的,周梦臣怎么能不支持。
甚至大同可以说是整个大明在推行这个政策最积极的地方,再加上大同在周梦臣管理之下,对商业的控制程度要比其他地方好太多了。
所以几乎所有商人带来的银两,都被半强制的兑换成为银币。
而商人不是傻子,他们岂能不知道他们被朝廷割羊毛了。
虽然他们无可奈何,但是在应对这一件事情上有一个近乎统一的举动,就是赶快将这些钱给花出去。
于是几次之后,大同时间上流通别的都是银元了。
当然了,并不是商人都没有银两了。
而是银两都藏起来了。
周梦臣也不可能让下面人破门去搜吧?
想想就知道,这样做会闹出多大的麻烦,得不偿失。
而与鞑子交易的时候,更是清一色的银元。
鞑子也不得不接受。
其实,鞑子的贸易逆差,也有晋商的一些功劳。
再做生意上,蒙古人再修炼几辈子也不可能与晋商相比,很多不平等协议,蒙古人不认也得认,甚至要不是一些晋商在草原上已经有了经营,需要这些草原部落的配合。
估计剥削的还会更狠。
历史上就有因为马市商人压迫,逼得蒙古部落攻城的事情。
无良商人什么时候都用,在古代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所以,如果是卖出货物的银子,应该是银元才对,而今他们用了银两,自然是之前的老本。
周梦臣已经在估算,鞑子的老本什么时候耗尽的。
他毕竟不是辛爱,即便是有这张惠的情报,但也不可能完全盘清鞑子的老底。
但是他估算,大概在明年或者在后年。
周梦臣心中暗道:“明年或者后年,就是用兵之机了。”
周梦臣沉吟片刻,给杨继盛透底了。
说道:“最近这一段时间,大同又增加了一卫,将在应州的屯田卫撤销,编入大同附近,还叫应州卫,不过与其他卫所一样,全部是战兵。
而今有八万步卒,五万骑兵,还有五万京营士卒。
我已经给朔州监下令,凌云翼已经给我保证了,明年春天一定完成大军所有换装。
五万骑兵游周益昌老将军带领,而今也算训练的差不多了。
至于五万京营,多是从北京轮换过来的,我看了一部分是河北难民都要重新修炼。
而今还不能形成战力。
这些军队大体要留守。
用不上他们。”
杨继盛脸色通红,语气带着几分激动,说道:“要动手了?”
周梦臣说道:“现在还不清楚,要随机应变。
看情况走到那一步。
不过,明年,也就是嘉靖三十四年,随时准备动手。
毕竟这个机会,可能是我们创造的,也可能是敌人给我们的,我不清楚什么时候动手。
但是我总原则是,不动则已,动若雷霆,当年英国公灭安南,用了七个月,这一战,我只准备打一个月,最多两个月,如果两个月不能结束战斗,平定河套,就是我的过错。”
“所以,我们现在就开始准备。
你也要准备起来了。”
杨继盛说道:“准备什么?”
周梦臣说道:“第一修缮边墙的事情,不要让军队做了,征召民夫,这些民夫也要训练,一旦前方战事出了问题,第一时间补充进去。
保证一个月之内,不管战死多少人,不管前线打成什么样子,进攻的势头都不能断,即便每一个卫所都换上一茬人。
后方必须有人可以替换。
”
周梦臣虽然说得残酷,但是他不觉得能打到这个地步。
毕竟十几万人换上一茬,这是要比死多少人啊?
但是某一支军队打成这个样子,却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