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 问题(1/2)

第一百一十四章, 问题 薛夫人说道:“请大人放心,只要我老妇人有一口气在。

此事一定能够成功的。”

周梦臣说道:“此事还有什么问题要解决的?”

薛夫人说道:“技术上的没有了,唯独有一点,我试过很多配方,都要加入相当数量棉线,如果羊毛数量大的话,需要的棉花数量也会很大的。

大人需要提前准备。”

周梦臣听了之后。

不由皱眉。

大同棉花数量并多,更多是百姓自给自足用的。

根本没有多余的棉花出卖。

这就是小农经济的特点,根本就不会有人专门的种棉花。

如果周梦臣想要大量的棉花,那就需要在农业种植上下一点力气。

这可是一件难办的事情。

大同的粮食不过是堪堪自给而已,根本没有将大量良田种棉花的可能。

而大面积开荒也告以段落了,可以说下面的开荒,是真开荒了。

之前所谓的开荒不过是将几年之内抛荒的土地重新耕种而已。

这不比江南。

江南多年下来,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山东大量供给江南棉花,根本不用他们多操心。

周梦臣总不能去山东抢江南商人的棉花。

周梦臣很清楚,如果这样做的话,是会出事的。

无他,在大明根本不可能单纯的商战,甚至不要说大明了,就是清末胡雪岩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每一场所谓的商战,就是背后政治势力的倾轧。

晋商之后,有一个杨尚书,还有一批官员户部主事,杭州知府,翰林编修,等等。

江南棉布甲天下的同时,他们背后又有什么人?

提醒一下,徐阶是松江人。

松江更是以松江棉布著称,而且徐阶的财产也不用多说了。

虽然周梦臣没有证据,但是徐家如果没有参与棉纺业,周梦臣才觉得见了鬼。

而且前文也说过,在工业革命前的社会,大体上各种产品都是匮乏的。

不会觉得,山东棉花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吧?

别的不说,多一个买家进场,就多了一个抬价的人。

当然了,周梦臣也不肯定,为了区区棉花一点利益,徐阶会对周梦臣动手。

但是同样,周梦臣与徐阶的之间的关系,已经貌合神离。

比如上一次周梦臣入京,居然没有见徐阶。

虽然可以说因为事情紧急。

但真紧急到了临行的时候上门一趟都不行吗?

关系虽然差了,但是两人合则两利,分则两弊的局面没有改变。

周梦臣也不想让两人关系再紧张下去。

只是如此一来,这种毛料大规模生产就成为泡影了。

薛夫人似乎看出了周梦臣的心思,说道:“周大人,不知道有一句话当讲不当讲。”

周梦臣说道:“薛夫人请讲。”

薛夫人说道:“我不知道大人准备如何用这毛料,但是在老身看来,第一两年,最好不要多生产。”

周梦臣一愣,说道:“却是为何?”

薛夫人说道:“那毛布想来不赚多少钱吧?”

周梦臣点点头,说道:“薛夫人是明白人。”

薛夫人说道:“老身在这行当这么多年了,早就明白,在这行当之中,想要赚钱,是有两种方式,一个就是薄利多销。

一个就是往高里卖。

引起风尚,倒是卖便宜了,反而没有人要。”

周梦臣听了,微微一愣。

他忽然想起后世的服装产业。

他是实在不明白。

区区一点布头怎么能那么贵了,而其中道理数百年前就要明白了。

只是他苦笑一声,说道:“薛夫人主意是好的,但是天下咸称苏样。

这东西再好,恐怕也到不了这个地步。”

“不错,天下咸称苏样。”

薛夫人微微一笑,脸上居然带着几分傲气,说道:“不过,大人可知道,这苏样是怎么来的?”

周梦臣一愣,他说道:“苏样,不就是苏州流行风尚?”

“对。”

薛夫人说道:“苏样是苏州流行风尚,但是苏州流行风尚是我与几个老姐妹定下来的。

天下间所谓之风尚,都是这样,固然有固定趋势,但是具体到某一物件。

却还是由人定下来的。”

“如果大人掀起老身,老身愿意为大人走一趟京师,让一两月之内,就让这毛料成为北京贵人之中最流行的风尚。

到时候大人只需生产一两万匹就行了。”

周梦臣有些不相信眼前的薛夫人。

说起了这个时代时尚中心,就是苏州。

周梦臣估算了一下自己能够找到的棉花,固然也只能生产出这些毛料了。

此刻也是死马当成活马医而已。

他说道:“好,我这就写一封书信,由薛夫人带给贱内。

你有一切要求都由贱内帮忙。”

薛夫人说道:“老身谢过大人。”

周梦臣想了想,说道:“这种毛料还没有定下名字。

就叫薛料吧。”

薛夫人说道:“雪料,倒也贴切。”

周梦臣说道:“不是雪料,而是薛料,这是夫人所造。

自然用夫人的姓氏命名,如果千百年后,此种毛料还流行,天下人都会知道,这是薛夫人所造的。”

薛夫人一愣,一时间激动的说不出来话。

薛夫人无后,这是薛夫人永远不能了结的心结。

但是被周梦臣一说,她忽然发现,她或许有另外一个方式在这个世界留下自己的痕迹。

她愣愣的说道:“真的可以吗?”

周梦臣说道:“夫人难道不知道黄道婆吗?

夫人有时间可以读读我这本《小学问》。

我向来认为,为天下做出贡献的人,不该被遗忘。”

薛夫人还在恍惚之中。

小脚就好像踩了棉花一般。

不知道是在云里还是在雾里。

薛夫人离开之后,回到自己的房间,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她翻开周梦臣的《小学问》,细细读了起来。

明代的识字率远远高过清代,心学之一的泰州学派就是大量在平民之中传道,才能风行天下。

薛夫人能将技术练到这个地步,决计不是不识字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