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大儒周梦臣(1/2)
第一百零八章 大儒周梦臣 如果寻常人听了这话,估计以为周梦臣拒绝了。
其实,周梦臣是答应了。
言下之意,你之前说的一切,我都不知道。
不过,你的忙,我是愿意帮忙的。
太子毕竟是未来,皇帝才是当下。
周梦臣也不能太亲近太子。
帮太子一些忙,在嘉靖哪里还是能够解释的。
但是彻底上了太子的船。
就不大好办了。
即便而今在太子船上的人,只有高拱一个人。
连张居正,也多持观望之意。
毕竟嘉靖这几年,一直注重养身,又劳逸结合。
不再服用金丹了。
怎么看,就是这几年是咽不了气的。
如果而今太子被废,高拱即便不从死。
也会废掉所有的政治前途。
老老实实的回家种地。
而其他人都不会有什么大事。
这也是为什么太子与高拱之间,外人难以撼动的感情。
高拱自然是听得明白的。
也不纠结这一点,反正周梦臣而今留一个口子,就意味着将来能上太子的船。
高拱也知道,以太子而今的情况,因为放在与将来大臣结下善缘。
严嵩与徐阶是万万不可能接触的。
接触了也没有用。
而周梦臣就已经排在第二梯队中,而且是第二梯队中最年轻的一个,又是天下名将。
再加上王廷相这一层关系。
高拱将拉拢人选锁定了周梦臣。
有现在这个情况,已经不错了。
高拱说道:“内书房将在大同开设分堂,准备将代王府一些建筑合并在大同书院之中,由宫中出学员,周兄主讲。
讲授经营之道。
太子没有别的想法,只是想要安插了几个人,请周兄照顾一二。
最好令他们快点独当一面。”
如果不是高拱说这一件事情,周梦臣都忘记了这一件事情了。
以为内书堂教书的事情,不了了之了。
却不想真在大同设立学堂了。
只是他区区几个太监的事情,根本不需要高拱来跑一趟,甚至不用找周梦臣。
只需找负责此事的藤祥就行了。
周梦臣就不相信,藤祥真敢在太子面前强项?
周梦臣说道:“仅仅是此事?”
高拱说道:“周兄,太子囊中羞涩。
景王有严世蕃的资助。
让太子应对比较吃力。
就指望周兄的高足来给太子带来一两桩赚钱的生意。
还请周兄多多费心。”
周梦臣听了,顿时明白。
什么让周梦臣弟子帮太子找赚钱的生意,分明是想让周梦臣给太子指出一两条生财之路。
并且让他敲定的这些太监来办。
财政乃是庶务之母。
诚不欺我。
不管什么事情,首先就要搞钱。
即便是夺嫡,也是需要钱的。
太子困居深宫,指望朝廷拨的那一些银子,只能做些分内之事。
即便有一些结余。
也是有专门的账目的。
根本不可能随意动用。
周梦臣有些自嘲,心中暗道:“每一个人都将我当成财神爷了。”
不过,随即周梦臣想道:“太子将来必定登基,如果让他从一开始,就习惯了以科技爆发带来的利益。
将来实行更多的政策,也好说服了。”
随即周梦臣说道:“请高兄放心,我会细心点拨的。
定然让他们学有所成,满载而归。
不过将来他们在宫中怎么安排,却不是我能管的了。”
言下之意,你想要的我是教给这几个人。
不过这几个人到底能不能将这些东西带给太子。
他是管不了。
高拱说道:“多谢周兄,其他的事情,也不捞周兄费心了。
这是名单。”
周梦臣拿来一看,却有李芳,陈洪,王用等数人名单,年纪并不算小。
都是二十岁出头。
看来太子想要直接拿来用,如果以学东西而论,年轻一点是最好不过了。
但是年轻人难以服众,有些事情是不能托付的。
不是任何一个人都是汪直,十几岁都能作为监军出兵塞外。
这一件事情就这样敲定了。
高拱随即与周梦臣谈论起《小学问》一书。
虽然高拱在学术上与周梦臣有一些分歧。
但是分歧并不是太大。
在高拱看来,吴廷翰与周梦臣合著这一本书,让气学一脉为之一新。
用高拱自己的话来说,心学一道,流于虚妄。
所谓之良知,根本没有一定之规。
即便王阳明的门徒彼此之间,也难以统一。
甚至而今王学依然有三分之态。
所谓之良知派,功夫派,归寂派,都是逃禅之流。
更有所谓的良知派,号称良知可以不学而知,不虑而得。
在高拱看来,根本是荒谬之极,天下之学问,无不刻苦攻读而至,焉有不学而得?
不思而有。
如此一来,更是引人入歧途。
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一系列方法-论,本身就有问题。
而周梦臣的理论延续了,王廷相,吴廷翰的物上见理,应之以实的理论,也就是说所谓理论都是可以在现实之中证明的。
甚至打通了气学与实学之间的关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