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风波渐起(1/2)
第九十一章 风波渐起 其实嘉靖最愤怒的事情是,在嘉靖内心深处,觉得或许他们说对了。
汉武帝前期,毫无疑问是一个明君。
而汉武帝后期,也毫无疑问是一个昏君。
也就是最后能幡然醒悟,留下霍光这个辅政大臣,给自己收拾了烂摊子。
否则的话,汉朝说不定就没有四百年天下了。
很多人都愿意自欺欺人。
但是嘉靖这种聪明人,自己是骗不了自己的。
如果在夏言在的时候,嘉靖还能自我安慰。
觉得大明盛世。
天下太平。
但是而今谈什么天下太平,即便周梦臣对外大胜,遮掩了几分丑态。
但是大明根子里出了问题。
最根本的体现就是财政问题。
嘉靖三十二年的各种天灾,将户部府库花光之外,也连北方稍稍富裕一点的府县都搜刮一空,这还是方钝调配得力,才算是没有什么大乱子。
这怎么看?
都不像是太平盛世的样子。
夜深人静的时候,嘉靖未必没有想过。
自己将来的评价,或许与汉武帝,唐玄宗一般无二,都是前半生是明君,后半生是昏君。
这个自知之明。
嘉靖是有的。
但是这一件事情,嘉靖自己有所领悟便是了。
不需要别人提醒。
更让嘉靖生气的是。
看奏疏上罗列的罪名,可以说严丝合缝,必然是准备良久的。
而锦衣卫与东厂居然没有一点点的消息。
这很不正常的。
嘉靖虽然想将过错都推到了下面人身上。
却也知道,这不仅仅是东厂与锦衣卫的原因。
是他自己懈怠了。
他太清楚下面人是什么样子了。
他这里紧一分,下面就会紧一分。
他这里松一分,下面就会松十分。
嘉靖自己都忘记,他多久没有详细问问严嵩与徐阶的情况了。
下面的人岂能不懈怠?
嘉靖忽然身形有些颓然,心中暗道:“我真的老了吗?”
“陛下,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求见。”
外面太监小心翼翼地说道。
“传。”
嘉靖说道。
陆炳进来之后,直接跪在地上,说道:“臣向陛下请罪。”
嘉靖说道:“罪不罪的,事后再说。
陆炳为什么这个时候动手?”
陆炳说道:“臣不知道徐阁老为什么这个时候动手,却有一个猜测。”
嘉靖说道:“猜测?”
陆炳说道:“礼部尚书欧阳德命不久矣,臣在医院看过欧阳德的脉案,情形非常不妙。”
嘉靖听了微微一顿,说道:“原来如此。”
徐阶是先发制人。
欧阳德作为心学大佬之一,天然地倾向于徐阶。
是徐阶的盟友之一。
而欧阳德一去。
严嵩怎么能让徐阶轻轻松松占据一席之地。
所以在欧阳德死后,或者不用死,身体既然不行,自然也要告老还乡。
在礼部尚书争夺之前,先给严嵩一下子。
让严嵩没有心思去想礼部的事情。
很多事情都牵一发而动全身。
看似毫无关联,其实关联紧密。
嘉靖说道:“这也不应该。
什么事情让你将这个消息按下去了?”
陆炳说道:“臣前番上奏之后,以为此事无关紧要。
这才放松。
徐阶这一件事情,臣也因为私情没有怀疑。
这才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嘉靖说道:“与谁的私情?”
陆炳说道;“老师李默。”
嘉靖听了说道:“徐阶提出的吏部尚书,就是他了。”
陆炳说道:“臣不敢确定,十有八九就是了。”
李默是陆炳的老师,彼此之间有一些香火情的。
嘉靖说道;“你想不想,让你老师就天官之职?”
陆炳说道:“圣明无过陛下,臣谨遵圣命。”
嘉靖说道:“滚吧,去给我查清楚再来。
如果再出现失误,两罪并罚。”
陆炳答应一声,狼狈的出去了。
嘉靖已经恢复冷静了。
沉思了一会儿,暗道:“动动也好。”
此刻的嘉靖对而今的六部班子有些不满了。
特别是对江南的倭乱不满。
在他看来,鞑子才是大敌,而今鞑子都败了,区区倭寇更是疥癣之疾。
居然弄成这个样子,让他对六部乃至内阁有些不满。
不过,内阁调动,动静太大。
说一句不客气的话,而今大明天下系于内阁,而不是系于嘉靖。
嘉靖是通过控制内阁,从而控制天下。
内阁权重到了嘉靖也不敢乱动的地步。
但是六部还不至于到这个地步。
嘉靖之前没有想动,但是下面既然已经打起来了。
嘉靖觉得他有必要添油加火,让六部调动一下。
在嘉靖的思忖之中,北京城也因为这一封奏疏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地步。
周梦臣一路思索,嘉靖哪里出了什么问题。
有些不明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