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 分账(1/2)

第八十六章 分账 政治理念这东西从来不是秘籍。

非但不是秘籍,而且是恨不得天下人知道与相信的人越多越好。

这才更容易成为国策。

方钝是户部尚书,从理论上来说,户部尚书作为大明财政的一把手,有权做出任何财政方面的改革。

但奈何大明二百年天下,很多事情都已经很不可动摇了。

即便方钝是户部尚书,也只能按照规矩行事。

但是多拉拢一个盟友也是一件好事。

周梦臣于是细细将这里面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方钝听了陷入长考之中。

好一阵子才说道:“如此来说,商票就最重要了。

这东西最容易作伪,你准备怎么应对啊?”

周梦臣设计出来的缴纳商税的方式,其实就是先自己填报一定数量的商税,然后朝廷衙门给商票,这种商票胡货物一起运输,各地衙门检查之后,不许额外征收赋税。

一律放行。

但是如果没有商票的货物,各地部门就权力查封。

当然了,而今仅仅是一个想法,还不能实现。

在朔州而今是在朔州码头上查验,凡是发货的人,按照货物征收三十税一。

想来在朔州这样的地形下,他们不会为了节省一点点赋税,而不走水路的,否则陆路的消耗,会几倍于水道。

但是在其他地方就不一样了。

特别是在江南这种水网密布的地方,根本不可能做到卡住要害水道。

就只能用这个办法了。

当然了,仅仅是一个雏形。

自然有不少不完善的地方。

周梦臣说道:“我准备用宫中印刷作坊。

或者户部单独成立一处,用最新的技术用彩色印刷。”

方钝微微一愣,说道:“套印?

倒不是不是办法。

只是还是不保险。

不怕你笑话,我都想印宝钞了。

可惜了-----”

周梦臣说道:“请方叔放心。

总是会有办法的。”

周梦臣也知道,很多新燃料都是从煤化工之中出来的。

周梦臣对这些技术不大熟悉,不过他现在不是一个人了。

大同书院虽然才毕业了一届,在周梦臣看来,虽然这时代的科学研究很是简陋。

但是有独立带项目的人。

也不超过十个。

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同书院持续培养出来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的。

到时候周梦臣就能让一些学生研究煤化工这个方向。

要求不高,只需搞出一些化工燃料就行,可以作为防伪标志来用。

反正周梦臣提出这个方案,短时间也推行不了的。

方钝说道:“这个方法,我看不出什么问题。

只是这方案在北方容易推行,在南方就难了。

而且我也看不见此策大行于天下的那一日了。”

方钝看得很明白。

这个方案,对于北方来说,更多是增量。

无他,在北方很多地方,根本找不到周梦臣所说的这种大型工坊。

周梦臣这个方案,就等于一开始就立了规矩,有官府的权威在,下面人也不会说什么的。

但是对于南方却不一样。

南方手工业规模是南方不能比的。

别的不说,苏州城中有织机近百万张。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家中自己织布,但并非没有那种聚集在一起,一个厂子里面就织机近千张的地方。

这些地方之前都没有怎么缴纳赋税。

而今忽然要缴纳赋税?

他们怎么愿意啊?

所以,这个方案北方很容易推行,但是如果不对北方加强建设。

推行了也没有什么用处,收不上来什么钱。

但是在南方是能征收一大笔银子的。

但是恐怕要遇见很大的阻力。

别的不说,单单说徐阶。

不知道徐阶知道不知道。

反正徐家的产业正在继续扩张之中,以至于将来整个松江的土地似乎都是徐家的。

与此同时,松江布更是天下闻名。

作为松江的支柱产业。

至于徐阶与松江布之间,有什么关系,就不好说了。

周梦臣说道:“方叔老当益壮,又怎么看不到啊?”

方钝微微一笑说道:“我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估计明年都未必有了。

你见过陛下,陛下有什么交代没有?”

周梦臣说道:“自然是有交代的。

陛下的意思,是让我将大同结余银两上缴,不过什么是结余,却是我说了算。”

即便周梦臣已经决定与方钝拉近关系了。

但是有些事情该争还是要争的。

毕竟钱是英雄胆,有多少钱才能做多少事。

这一点周梦臣太明白了。

所以周梦臣明知道,今日要大出血,也要尽可能留下银子。

方钝哈哈一笑,从一边拉来一个算盘。

说道:“粮食什么我不算了,看你可怜。

你在罐头作坊结余有二百一十七两。

玉林关税有二十万两,朔州税有二十三万两。

总计有二百六十万两,再加上大同府各地赋税,有一万七千两。

以及你去年结余,有五万两上下。

我将零头都给你抹了,算你五万两。

一共是二百六十五万两,你说说,你留下多少?”

周梦臣此刻见识了方钝的手段。

方钝计算出来的数据,虽然有周梦臣手上的数据有些出入,但误差大概在一万两上下。

关键是,周梦臣很多东西都没有给户部报账。

就好像罐头的生意,这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入账。

周梦臣是单列的。

当然了,这年头户部对下面控制权也没有那么深。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