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商税之误(1/2)
第八十一章 商税之误 大明财政的问题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清楚。
周梦臣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不是给嘉靖听大明财政制度现状调查。
毕竟嘉靖从来不是傻子。
如果说嘉靖对大明的情况没有全面地了解,这是真的。
但是如果说嘉靖对大明现状完全不了解的话,那就是笑话了。
须知这位皇帝一上台就清除皇庄,在很多的地方清丈土地,甚至有些历史学家都认为张居正的政策,在嘉靖前期改革之中都能看渊源。
只是人心易变,当年欲为圣君的皇帝,已经变成不想麻烦的皇帝了。
周梦臣要给嘉靖说的,就是能快速增加朝廷财富,又动静小,而且最好在大同作为试点来做的事情。
这不与周梦臣一直思索的工商税联系起来了。
周梦臣说道:“陛下,我大明赋税年不过两千六百多万石。
不可谓不多也。
但是为什么朝廷为什么捉襟见肘,该因商税不足。”
嘉靖听了,有些疑惑说道:“商税不足?”
周梦臣其实也知道,大明两千六百万石的田赋,不能说多。
只是不能过问而已,无他,嘉靖初年的改革,也是动田赋的,其中有多少问题,为什么嘉靖最后不推行下去了,这些事情周梦臣不去问也知道,其中肯定有很多困难与问题。
嘉靖就是当事人,他比周梦臣更清楚其中到底有什么事情。
所以,周梦臣直接略过田赋,直接说商税。
周梦臣说道:“臣言之商税。
并不是朝廷之商税。
而今臣自己的划分方法。
士农工商,此乃四民。
士人为朝廷效力,家中有土地依然要交税,不单独划分。
而共工匠除却为朝廷服役之外,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或者提供的服务,也是要用钱交易的。
故而臣将工商合并为一。
天下之税,非农即商,非商即农。
农税就是田赋劳役,而商税就是各种赋税统一,比如盐税。
门税,铁课,矿税,塌税。
关税等等。”
周梦臣也知道,他自己这个分法,其实不够合理与客观。
比如盐税。
与其说盐税是商税。
不说是人头税的属性更多一些。
只是周梦臣也是为了让嘉靖更好地理解。
很多细节都忽略了。
嘉靖点点头说道:“如此分法倒也新鲜。”
周梦臣说道;“大明商税有多少?
恐怕陛下也不清楚吧?”
嘉靖听了,微微一愣。
他知道大明田赋每年两千六百万石的定额。
其中有四百多万石运输到京师之中,其余的粮食要折银,要么留存。
但是商税到底有多少?
嘉靖却没有关注过,无他这些赋税科目既多,数量又少。
很多赋税又不是户部掌管,分属地方的有之,分属各部的有之。
他只是记得,今年的盐税大概有一百万两出头而已。
其他的赋税到底有多少。
他还真不知道,甚至有些赋税的名目,也是从周梦臣这里听到的,之前根本没有听到。
周梦臣见嘉靖的表情如此,就继续说了下去。
说道:“臣其实也不知道具体数目,盖因太多太杂,也太少了。
但总数臣是有估计的。
大概一二百万两之间。
最多不过三百万两。”
嘉靖说道:“如此说来,也不少了。”
周梦臣说道:“陛下可知道,前宋的商税数目有多少?”
嘉靖说道:“多少?”
周梦臣说道:“前宋赋税最多的时候,大概在五六千万贯上,其中有一半以上都不是田赋。”
嘉靖听了,下意思说道:“五六千万贯?
其中一半?”
周梦臣说道:“正是。”
嘉靖陡然起身,脸色阴沉下来。
心中暗道:“他们偷了朕的钱,偷了朕的钱。”
一贯铜钱,大概就是一两银子。
或许有人说了,一贯不就是一千枚铜钱。
之前不是说明代一两换不了一千个铜钱。
却不知道宋代还有省陌这个花样。
也就是七百,或者八百,铜钱做一贯钱来算。
总之古代在钱上的花样,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在金融上的花样少。
只能大体估算宋代的一贯与明代一两之间大体相当。
片刻之间,嘉靖就收敛了情绪,说道:“还请先生细言之。”
周梦臣说道:“其实这样的结果。
并不出乎意料。
主要是我朝与前宋立国之初面对局面不一样。
前宋承五代之积弊。
五代之时,为了养兵,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
单单田赋一样,虽草木亦为税,即便家中有一颗枣树与柿树,也要按树而征。
至于各种专卖,盐,茶,铁,酒,香料,明矾,等一一征税。
至于商税,天下变色场务,法网细密,商人不可逃。”
“即便有宋一代有说宽松,但是根底未变。”
“而本朝却不一样。
本朝承太祖奉天安民,一扫骚腥,然大战之后,百废待兴。
太祖皇帝为政宽仁,与民休息。
田赋每亩不过数升,而商税不过三十税一。
此乃本朝远胜于前宋之处。”
大明太祖皇帝不管对官僚如何狠毒,对士大夫如何不屑,但是他对百姓的爱戴,却是实实在在的。
甚至可以说,大明能延绵这么多年,都是太祖遗德所在。
如果真如文人士大夫说太祖如何不得民心,大明能延绵这么多年。
后世什么晋商,徽商,都发源于明朝。
但是宋朝何曾有什么强大的商人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