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北京变化(2/2)
但方钝更加圆滑一点。
或者说狡猾一点。
方钝科名不是太高,先担任内黄知县。
后担任华亭知县。
就在华亭知县任上,华亭遇见蝗灾。
方钝没有办法,不管是为了安抚民心,还是他真相信那一套,他亲自登坛,赤脚向上天祈福,结果蝗虫居然退了。
如果仅仅是这样。
方钝称不上狡猾。
结果官场上传出一个传闻,方钝乃是福官。
所到之地。
都风调雨顺。
一下子让方钝的仕途进入快车道。
从县令拔入监察御史,当过巡抚,修过黄河,由筹集过军备,管过仓储。
在外又有福官的名声。
入仕三十年,正式成为户部尚书。
在对严嵩这一件事情上,方钝也是很圆滑的。
方钝与严嵩的关系,其实就好像是周梦臣与徐阶的关系。
方钝最重乡情。
颇有会说五台话,就把腰刀挂的风格。
反正他一路上,提拔了很多湖广籍的官员。
也算是湖广籍代表。
当然了,湖广地方也大了。
方钝多提拔湖南人士。
不过,而今湖广又没有分家。
有这一层关系总是好走门路的。
只是,该怎么与方钝接触。
却是要考验一个人的手腕。
同样的一件事情,有些人做,就是吃里扒外的二五仔。
有的人做就是长袖善舞。
左右逢源。
前者是杀之而后快,后者却是每一方势力的座上宾。
除却这些人物之外,中层人物,各部的中坚的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
几乎都换了一个遍。
周梦臣固然不能说一个人都不认识。
但是很多关系都走不通了。
这其实也是周梦臣从一开始就知道。
出外做官的弊端。
无他,京城是大明最高权力所在,也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斗兽场。
最上层的几个。
因为为了维持朝政的稳定,尚且不能动。
而且嘉靖年纪越大,也就越来越殆政。
不愿意再闹出动夏言那种大波澜。
对双方斗争有所压制。
以至于徐渭与严嵩之间的斗争限制在一定烈度之中。
但是下层很多斗争却更加剧烈了。
无他,嘉靖从不管下面小官的任免。
没错,侍郎在嘉靖这里还是有一点点牌面的。
侍郎的任命嘉靖还是要看一看的。
也仅仅是看一看。
至于下面的官员的任命,嘉靖更多是听内阁的。
如此一来,可见下层京官简直是走马一般。
毕竟,对于每一个官员来说,上位地想再上一层,没有上位地想上位。
官场上本来就有太多的蝇营狗苟了。
再加上严徐对立的大背景之下,更是激发了这种矛盾。
这样激烈的变动,也在情理之中。
一般人从京官外放,不管之前有多少人脉。
只需两三年之后,一些都荡然无存了。
等他立下功绩,想要回京的时候,却已经发现京中没有人认识他了。
周梦臣虽然也算是得天独厚了。
毕竟有皇帝特别关照。
这三年间,回京数次。
与京中关系从来没有断绝过。
但是依然对而今北京局势有些看不清楚。
乎而今的北京,与周梦臣当初离京时候的北京。
俨然是两个北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