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晋商的渠道(2/3)
一百个铜钱一斤羊肉。
这个价格贵不贵。
是要看地域的。
在大同定然是贵的。
但是在北京算是合适。
但是在江南,却是便宜了。
而且羊肉的价格不仅仅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也因为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春天的羊肉与秋天的羊肉,那就不是一个价格。
最便宜的时候,几两银子能要一头羊。
但是一般来说,一头羊能出的净肉,也不过是几十斤而已。
最贵的时候,那是有价无事,提着钱卖不到羊肉。
不会以为在古代有钱就能卖到一切吧?
这是在北京,苏州这样大城市之中的待遇,在小地方根本不可能,甚至很多村落之中,唯有在杀猪的时候,才能吃一顿猪肉。
更无法说羊肉是什么价格了。
奈何这些样情况,是大明大多数小村落的现实写照。
张允龄最看重的就是保质期。
如果保质期能更长一点,比如能到一年两年,张允龄就能卖到广州去。
从宏观来说,整个大明肉食都是短缺的。
一想到滚滚钱财。
张允龄就顾不得这难吃的羊肉了,他品尝之后,确定这的确是羊肉,而且是关外的羊肉。
关外的羊肉比关内的羊肉多一股清新之感。
因为运动量大,而且多吃青草。
是用来做烧烤是最合适的。
这种罐头的做法,简直是糟蹋食材。
不管糟蹋不糟蹋,最少东西是真的。
张允龄说道:“如果大批量采购的话,能不能便宜一点。”
徐渭说道:“那就要看你多大批量了。”
张允龄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一百万个。”
徐渭也大吃一惊,说道:“这要十万两?
你有这么多银子吗?”
张允龄说道:“这个你就不要担心了,只是给多大的优惠?
多长时间能够交货?”
徐渭说道:“一百万个。
多送你十万个。
至于多少时间能够交货,我去答应一下。
不过,你确定你说的是真话,这事情是要在周大人面前汇报的。”
张允龄说道:“请你放心。
我张某人向来说话算话,说一百万个,就一百万个。
当然了,只能付一个定金。
其他的就要等一段时间了。”
显然,晋商的钱,也不是无穷无尽的。
经过今年一百万两大投资之后。
而今也没有多现金流了。
徐渭倒不担心这些事情。
毕竟,这年头商人从来是信用为先,只要说出口的话,即便是砸锅卖铁也要做到。
更不要说,张允龄真要是做出食言而肥的事情,不用周梦臣动手,晋商内部都不会防过他的。
即便他有一个在翰林院的儿子。
徐渭道:“一言为定。”
张允龄说道:“驷马难追。”
徐渭立即回去复命。
罐头这一件事情就正式推行开来了。
一百万个罐头,也就是一百万斤羊肉,再加上赠送的十万斤羊肉。
一共才一百一十万斤羊肉了,这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羊的体重不一。
但是真要说净肉的话,一头羊身上有就三十多斤肉,当然了,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羊普遍要比后世的羊要小的原因。
三十万头羊净肉,也不过是九百万斤,到一千万斤之间而已。
周梦臣也没有想到,第一单生意,就有这么大的订单。
周梦臣当机立断。
调来大同中后卫两个卫所以及将士的家属们,开始做这一件事情。
没有工钱。
但也说不上是义务劳动。
毕竟杀羊之后,总是有一些东西是不能要的,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都能交给下面的将士,以及将士家属,这对他们来说,也算是好东西。
毕竟大同底层士卒的生活水平,也仅仅比内地农民稍稍高一点而已,甚至比不上江南的百姓。
周梦臣加班加点,用了好一阵子,才算是将这一笔订单完成了。
而张允龄也不含糊,几乎在同时将这些东西都拉走了。
不过十日,张允龄就回来了。
再次拜见徐渭,一口气要下一千万个的订单。
顿时让周梦臣大吃一惊。
周梦臣细细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也是拜晋商遍布天下销售渠道所致。
张允龄根本不用在这一件事情上多下经历。
他只需将这东西,通过晋商的内部渠道一推动,立即就有人上们订货。
而一百一十万斤。
就这样立即推销出去了。
真要分开来说,北京几十万斤,山西,河北,陕西,河南,山东,等地。
都没有分到多少。
江南这个大市场都还没有触及。
很多晋商,仅仅能从张允龄那里那倒一点点而已。
这样的情况下,张允龄立即回来追加订购,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特别有一个地方的销售反馈也出来了。
不是别的地方,就是朔州。
朔州与别的地方不大一样,有太多的出体力的劳工。
他们从雇主得到工钱。
手中是有活钱的。
他们又是重体力活。
自然是特别想吃肉。
肉类的短缺,让很多人都不可能弄到肉。
即便有也是根本抢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