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大同工业区(1/2)
第七十章 大同工业区 周梦臣希望从一开始就形成一套对工业完整,且可执行的征税模式。
这个重要性甚至,甚至比而今大同的一切,复套这一件事情要重要得多了。
这就是周梦臣的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在明中期就有雏形。
在嘉靖前期有地方陆续推行。
在张居正正式上台之前,才成为国策。
周梦臣将来入主中枢,想要改革,也不可能凭空手创一套成法。
所以,在地方要有充分的实验才行。
杨继盛答应了这一件事情。
他在大同城西南方向圈定了一片地方。
在十里河以南,与怀仁县相距不远的地方。
这里有一些城池的废墟。
要知道大同乃是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这么多年,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大同修建城池。
后来一个个衰败。
以大同为中心,这一片土地之上,就有大大小小十几座城池,放在后世都是名胜古迹。
但而今有的是一些聚集点。
但有些就是荒草狐坡而已。
杨继盛之所以选这里,其实并不是这些地方好。
而是这些地方不好。
无他。
杨继盛主要的水利工程都是放在大同周围。
大同周围都是清一色的水浇地。
是杨继盛努力的结果。
而今要将这些水浇地推平盖房子。
在杨继盛看来,简直是败家。
大同周围北边与西南方向都有山。
只是杨继盛也要考虑一下安全因素。
大同北边距离边墙已经不远了。
甚至可以说一旦边墙出了什么问题,大同就是第二道防线的核心。
大同坚城自然不惧。
但是大同城外的瓶瓶罐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而在大同西南方向就好多了。
这里地势稍稍高一些。
自然是旱地。
即便推平了也不心疼。
再加上在大同城以南。
真要出了什么事情,也不会第一时间被波及,有得是反应时间。
不过,这里平整土地。
修建房舍等等工作,都需要很长时间。
今年周梦臣很可能看不到了。
周梦臣也没有闲着,他亲自主持之下,征用了城外一处军营。
主持开发一套罐头生产线。
当然了,这个时代的罐头生产线也不用什么自动化模块。
无非是将羊宰杀。
处置羊肉。
最后到了封装罐头这一些了事情。
都集中在一起。
只是周梦臣发现,真要大规模生产的话,有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大量陶罐。
说实话,这不是一个问题。
不要说,烧制陶器了,就是烧制瓷器。
在大明也算不上什么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不要说景德镇了,就是河南山东一些瓷器作坊,也比大同本地的技术好。
不过,周梦臣也没有想过烧出的瓷器有多好。
甚至周梦臣想过,要不要用来做铁罐头。
的确,诚然而今朔州产铁规模还被限制。
但是周梦臣敢肯定,在今明两年,朔州地区的钢铁产量,定然要爆炸生产。
原因无他。
晋商不是傻子。
他们投了这么多年在铁上面,怎么不想回本。
而且这三十个铁炉,也不是一家拿到手中的。
的确他们合起来都叫晋商。
但是关上门来,彼此之间,还有王家,杨家,张家之分的。
今年下半年,估计他们在处理铁炉,吸收技术等等方面。
要花费太多的精力。
而且铁炉的技术,在周梦臣看来,更多是一种对原本技术的整合,并没有什么超越时代的地方。
只要他们用心钻研,一两年间,甚至更早的时间就能完全吃透,到时候,在原版的技术基础上,再改进修建一些新的铁炉决计不是问题。
再加上晋商通达天下的商业渠道。
周梦臣估计,长江以被的钢铁生产都要集中在朔州这里了。
倒是他们竞争越激烈。
铁价越便宜,做铁罐头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而今周梦臣还是紧急在大同城外弄了一个烧陶的作坊。
大批量供应陶罐。
在周梦臣的指导之下。
第一批产品出来了。
徐渭立即带着这一批罐头来到了晋商会馆。
张四维的父亲,张允龄自然出门迎接。
随着周梦臣与杨博之间的交易达成。
即便杨博没有特别说,周梦臣也不能不投桃报李。
对晋商的经营行为,表示一定的支持。
不管是玉林通关。
还是朔州的投入,大同俨然成为晋商商业版图上的重镇。
故而作为晋商重要人物之一,张允龄在坐镇,协调各家的买卖。
也算是在大同的晋商头号人物了。
不过,周梦臣对他并不熟悉,原因无他。
对等原则。
周梦臣与杨博之间,谁高谁下,还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