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气学探源(1/2)
第五十一章 气学探源 王素这个给周梦臣带来极大的惊喜。
不过其他实验项目,就没有那么大的惊喜了。
周梦臣领着吴廷翰看了,火器项目,皮革鞣制项目。
羊毛处理的项目等等。
其实真要说起来,而今的研究都非常原始。
每一个项目也就三五个人而已。
就好像皮革鞣制的项目。
其实根本没有要研发什么新工艺,而是对原来工艺的整理。
毕竟鞣制皮革的历史已经有一两千年了。
古人自然有一定之规。
只是很多配方什么的。
要么保密。
要么就是神神叨叨的。
根本不利于大批量生产。
而且周梦臣也注意到了皮毛生意。
这是仅次于牲口生意之外,最大的生意。
只是在大同当地都是初步处理,很少做成成衣。
都是以半成品的方式发卖出去。
自然有很多极品狐裘。
非名匠大师不敢动手。
但更多是这个时代的消费习惯。
很少有成衣的。
但是周梦臣依然想将皮革深加工这个产业留在大同。
一来是大同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来,周梦臣总觉得自己应该给大同百姓留下一些什么。
其实,周梦臣在皮革鞣制项目之中,也秉承一种整理国故的心思。
他其实发现,大明很多技术,很多工艺,其实并不落后。
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精湛的。
一些大匠放在后世,都是艺术家的水准。
之前周梦臣觉得工业革命,新技术就是新技术。
但是他深入了解这个时代,深入参与进去对钢铁与火炮蒸汽机的研发之后。
就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任何新技术都是建立在旧技术的根基上的。
周梦臣敢肯定,他造出来的蒸汽机,在具体工艺上与英国人的蒸汽机有很大的差别,即便结构相同,工艺上也截然不同。
这就是中国先辈,手工艺者,代代相传的最大财富。
周梦臣不知道胡适的整理国故都有什么成果。
周梦臣的整理国故,与其说整理国故,还不如说是技术调查。
将之前的技术进行了精准化,形成工艺文件。
并且将所有工艺都摸一遍,最好形成一套技术手册,将来想用什么的时候,也好查询,不至于重复造轮子。
当然了,在其位谋其政,周梦臣而今只能想想。
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其他的事情,只能等将来再说。
周梦臣将这些项目,一项项介绍给吴廷翰。
其实,吴廷翰对这些具体的技术问题,有些了解,有些不了解。
也不知道这到底有什么好处。
但是看见一个个风华正茂的学子,吴廷翰内心之中就有滚滚热流在翻滚。
无他,凡是留在这里的做实验的学子,不是各导师的亲传弟子。
也是列入备选的。
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有这个待遇。
别的不说,很多实验花费好几十两,上百两,甚至过千两的也有。
这些钱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不信任不可能让他们来这里的。
也就是这些人都是气学嫡系门人。
他们的老师,不是周梦臣的弟子,就是周梦臣外门弟子,还有李时珍一门的师兄弟,还有吴廷翰派过看来的人。
都是气学嫡系,是气学的未来。
这是吴廷翰最高兴的事情。
他垂垂老矣。
日暮西山。
作为气学宗师,他从来不相信什么鬼神之说。
也不惧死亡。
唯独放不下的就是王门一脉的传承。
而今他仅仅在这里就见到几十个学子,一个个精气十足。
仅仅是这些就比他在无为培养的弟子要多。
他怎么能不高兴。
看到这里,他内心之中最后一丝芥蒂也放下了。
而今气学大好局面。
不能破坏。
今日他与周梦臣就学术观点闹翻的话,气学内部就要先分裂了。
吴廷翰心中暗道:“罢罢罢,千载之下,方知是非对错。
人生不满百,何必忧千年。”
周梦臣将吴廷翰送到客房之中,吴廷翰并没有让周梦臣走。
说道:“说说,你那个燃烧实验吧。”
周梦臣看了看天色,说道:“天色已晚。
要不明日再说吧。”
吴廷翰苍老脸色上,眼睛烨烨生辉。
说道:“不用,我老头子一时半会儿死不了。
而今这一件事情一直挂念在我心头,如果你不说的话,才是将老头子我生生的憋死。”
“先说了先安心。”
周梦臣说道:“好吧。
就陪师兄了。”
吴廷翰立即让人掌灯,于是在昏暗的灯光之下,周梦臣与吴廷翰开始一番谈论。
这一次是吴廷翰在问,周梦臣再答。
王廷相的思想很是驳杂。
总体上说,虽然以气本论为脉络,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革除积弊的渐进改革思想。
等等。
周梦臣一开始,就将这些关于政治的内容,放到一边。
就由气本论,以燃烧实验等数个实验。
证明整个世界都是由气聚散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