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心急了(2/2)
但是大同镇却比过土默特部。
大同百姓加起来不过百万。
单单是人丁上都比不过。
其余资源上,甚至即便比农业资源。
丰州滩乃至其他地方,真正开发出来,也是完胜大同镇的。
即便是推动工业革命,也是需要时间与沉淀的。
这都是急不得的东西。
因为着急也没有什么用处。
周梦臣心中暗道:“我常要别人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
到了我自己反而有些受不住了。”
周梦臣向杨继盛行礼说道:“杨兄的教诲,周某铭记心间,给我一点时间。”
周梦臣回到了巡抚衙门。
将他准备文书一项一项铺了桌子上,靠在太师椅上,脚勾着桌子,让椅子腿一根落地。
随着脚一勾一松,整个都晃晃悠悠的。
这就是当初他读书时候,遇见难题的做法。
周梦臣想了好一阵子。
随即起身,将这些文书全部叠在一起,取来一个火盆。
扔了进去。
片刻之间。
他数个月的思考都化为飞灰了。
周梦臣心中苦笑。
暗道:“早知道有今日,我当初就该去旁听一下经济学。”
周梦臣之前的所有计划,都建立在的粮食生产稳定上的。
而今这个基础不在了,即便周梦臣不想将银子全部投入农业之中。
这些计划也都要推倒重建了。
有些东西,就好像呼吸一样存在。
大家都以为常的时候,就不觉得多宝贵。
而一旦失去,才知道是多么宝贵。
周梦臣终究不敢去赌,未来数年没有一次大旱灾。
或者说今年的旱情会不会绵延整整一年。
周梦臣起身徘徊,心中暗道:“或许很多东西都是有联系,钢铁生产。
水泥生产,乃至于火药生产,之前都是因为战争拉动。
或许大同需要一项大工程。”
周梦臣之前的规划。
是大举投入军器监。
水泥作坊。
将生产出来铁卖出去之后,收拢资金。
将生产数来的水泥全部投入边墙的修缮。
毕竟一个固若金汤的边墙,可以节省大量守边的兵力。
因为周梦臣也知道,大同的兵力已经到了极限了。
十四个卫所,五万骑兵。
四万京营。
其中京营是朝廷能够完全控制的。
但是即便如此,这十几万大军。
已经让朝廷对他有些敏感了。
如果不是周梦臣让李儒当大同总兵,这个数目也未必有。
所以参与复套之战的,也只有这些了。
说起来,人数并不是太多的。
这也是为什么,周梦臣想要用更多工事与火器来代替人员。
就是为了能让复套的时候,大同留守的军队越少,能投入战事的军队也就越多。
只是而今看来,周梦臣的原计划不行。
不过,未必没有办法,将水利工程与周梦臣之前计划结合起来。
在此之前,周梦臣必须去考察一下,大同水利计划有什么预案。
周梦臣之前设想截断桑干河水的大水库。
自然是不可能的。
投入太大了。
其他工程。
周梦臣了解不多。
但是他知道有一个地方知道。
那就是大同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