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风至青城(2/2)
辛爱听得很不舒服。
但是不得不承认,萧芹说的有一部分是事实。
辛爱说道:“国师,之前是朕的错,而今的局面。
计将安出。”
萧芹说道:“臣有上中下三策。”
辛爱说道:“国师请讲。”
萧芹说道:“上策,不管他。
继续准备偏关之战。
突袭山西镇,他想重修玉林镇,让他修。
无所谓。”
辛爱大吃一惊说道;“这怎么能行?”
萧芹说道:“这就是战胜于朝廷。
大明为什么放弃东胜卫,不就是因为在草原驻兵消耗太多了。
以至于朝廷不堪重负。
最后不得不撤兵。
那么问题来了,朝廷都不能维持草原上的驻军,而今大明国力,远不及洪宣之际。
大同镇又怎么能在草原上熬得住。”
“只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派人看住。
只要他们有出兵的迹象,就派兵阻拦便是了。”
萧芹这个上策,其实非常有眼光。
他看出了明军最深层的结构,其实明军从来是能打的,只要将钱给够。
但大明朝廷最大的问题,就是给不够钱,在草原驻兵的消耗,并不是大明朝廷所能负担起来。
将战事拖入旷日持久之后,明军必然崩溃。
但是他千算万算,算错一个人。
那就是周梦臣。
周梦臣而今是以一镇之力与鞑子抗衡,朝廷根本没有给多余的经费。
既然没有多余的经费,只要周梦臣自己能熬下去,那么朝廷那里也不会多管的。
周梦臣能不能熬下去?
自然是能的。
因为在不知不觉之间,整个大同的生产体系已经在发生悄然而深刻的变化。
说是工业革命,有一点过了。
但绝对是工业革命的先声与铺垫。
这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大明农业生产的体系,再加上大同煤海的优势。
而今还没有完成蜕变,已经开始发出闪耀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