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六章 池鱼之殃(1/2)

第一百一十六章 池鱼之殃 春耕持续了半个月时间。

这已经是周梦臣竭力推进的结果。

大同大部分壮丁,都在前线。

甚至在大同部属的军队,也都在外围警戒。

努力保卫御河,十里河沿岸最好的耕地。

确保这些地方的春耕顺利。

周梦臣一边在地里拖犁。

休息的时候,就翻阅前线的战报。

如之前的一样,大决战没有,小规模的战斗每日都有,烈度也越来越大。

双方破有打出真火的意味。

人从来不是理性的生物。

之前鞑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虽然也在明军手中吃了一些亏,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占据了战略主动权。

但是而今在地雷上吃了不小的亏。

甚至有一些部落首领,不明不白的死在地雷之下。

很多人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于是恼怒非常,遇见明军步卒,更是朝死里打。

似乎是因为在边墙以南,连行军都是危险的。

与其在道路上,不明不白的炸死。

还不如与明军真刀真枪地拼个死活。

如此一来,让分布在保安堡,助马堡,拒门堡,拒墙堡,等七八个城堡各军,几乎都与鞑子骑兵血战一番。

周梦臣没有亲临一线,但是看战报,就已经是触目惊心。

无他,出现了大量的军官伤亡。

这固然是大批军官不合格,很多军官根本就是从下级军官提拔起来,根本没有适应自己的指挥岗位,一旦打得激烈起来,他们就抄刀子上了。

一以至于一连阵亡了五六个千户,甚至最高指挥官都阵亡了。

这也是大同军。

大同百姓军民与鞑子有血海深仇。

很多将士根本不需要上面命令,只想杀敌。

上面军官战死之后,也能坚持战斗。

当然了,有溃散的士卒。

但是绝对没有投降的士卒。

如此情况之下,鞑子也伤亡不小。

以至于战事有了戏剧化的转变。

嘉靖三月二十日,鞑子破阳和口。

阳和口守备战没。

让周梦臣大吃一惊,正想办法挽回局面的时候。

却接到消息,鞑子根本没有向大同方向开进,而是虚晃一枪,绕过大同各部,奔袭百余里,直接攻入宣府。

一时间,让周梦臣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周梦臣细细想了想,微微苦笑。

觉得也在情理之中。

今年开春以来,没有一次伤亡数千的大战,但是陆陆续续的战事,积少成多,大同各卫伤亡非小,已经伤筋动骨了。

而鞑子在战事之中,并没有任何一战有绝对优势。

所以开春以来一系列战事,从这个角度来看,是标准的消耗战。

大同镇与伯颜部,彼此砍得对方一身伤。

当然了,从根本上来说,是大同军伤亡更重一点。

毕竟骑兵限制使用之后,各军更像是在一条战线上各自为战,如果不是大量的地雷让鞑子心惊肉跳。

不敢轻易尝试南下,担心被炸了。

其实,如果他们不惜伤亡的南下。

从边墙到大同城下,是有路的。

毕竟,周梦臣手中的地雷还没有多到这个地步。

但是在鞑子眼中却不一样了。

战争之中,对方的虚实,是很难判断。

更不要说伤亡这么大,没有太多的收获,下面的将士早就有怨言了。

在蒙古人之中,或许萧芹对大同镇有执念。

但是大部分蒙古将领,对打大同,还是打宣府,甚至打陕西,打山西都无所谓。

最重要的是胜利,是有战利品。

所以。

伯颜玩了一手漂亮的骑兵迂回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一直以来有几分作壁上观的宣府军,一下子坐蜡。

本来是看戏的。

怎么导演还没有通知,就让我上台了。

不过宣府军,还是有几分实力的。

毕竟自从嘉靖二十九年之后,得到加强的不仅仅是大同镇。

只是宣府军与大同军最大的区别。

就是大同已经具备初步的造血功能了。

每年数百万石粮食,虽然分给大同军民百姓做口粮,再加上人吃马嚼之后,留给周梦臣手中的数量也是想相当少的。

但问题是,有朝廷给得每年百万两上下的军费啊。

本质上,周梦臣是拿了双份的军费。

毕竟,他将原来的卫所土地给清理出来的。

再加上周梦臣大清洗,血迹未干,大同上下不敢说没有腐败,最少没有那么明目张胆的。

宣府军,原额十五万之众,比大同镇少不了多少。

但是就好像周梦臣刚刚来到大同的情况一般无二。

能打的就三五万军队,而且宣府地方比大同战略纵深还要浅,以至于宣府军要派军队驻守各地,万万不能让鞑子骚扰京师。

能派出的机动力量,也不过一二万之多。

这也是为什么宣府军不支援大同的原因,实在是他们自己的实力就相当有限的。

当鞑子冲进宣府之后,宣府本来还想抵抗一二。

但是被伯颜吃了一两千骑军队。

宣府上下都老实了。

龟缩在城池之中,将城外的控制权,全部让给了鞑子。

甚至一度让狼烟传递到了京师。

只能说,好生狼狈。

周梦臣虽然同情宣府百姓。

但是他毕竟是大同巡抚,要为自己治下的百姓着想。

有这一段时间。

周梦臣可以积蓄更多的地雷,甚至开始用大同水泥作坊生产出来一些水泥。

修补一下边墙。

让以后不这么被动。

这个水泥作坊,就是周梦臣儿媳的嫁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