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九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1/2)

第九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任何东西都是有时效性的。

情报机构也是一样,曾铣而今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难不成他埋伏下的暗子,还在傻傻效忠曾铣。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有了眼前这个人。

提醒了周梦臣要组建对外情报机构的重要性。

而且有了现成的入手根基。

已经是一件幸事了。

其他的就不要再指望了。

、 周梦臣说道:“既然李先生有意为朝廷效力。

我自然不会亏待。

我给李先生年俸千两,如果需要用钱的话。

直接向徐先生申请。

只要不是超过一万两,我没有不准的。

而且如果真有大功于朝廷,李将军的身后名,一力担之。

也会为李先生保密,让李先生重头再来。

说不定他日在朝廷上还能见到先生。”

李宽渊听了。

猛地行礼说道:“李某谢过大人。

请大人放心。

有在下在,不敢保证别的事情,鞑子那边的消息,总是要大人第一个知道。

大人下车伊始,百事方张。

在下就不打扰了。

这是在下的信物。

如果大人有急事找在下,可令人拿此物到白登山上。

告辞。”

李宽渊说完,就离开了。

周梦臣说道:“这个人就交给徐先生了。”

徐渭说道:“请大人放心,不管这里有没有猫腻。

在下可以保证,绝对不会出错的。”

周梦臣对这个李宽渊还是不放心。

他不知道徐渭为什么相信他。

但是在周梦臣这个位置上。

多一个心眼总是好的。

特别是情报领域,非上智者不可为间,谁知道此人,是不是萧芹派来的暗间。

不过,这里面的斗智斗勇,不用周梦臣出面。

让徐渭办就是了。

谁让他引荐过来的。

周梦臣说道:“徐先生来了大同也有一段日子了。

我现在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打开局面?

先生有什么看法吗?”

徐渭说道:“而今大同就是一个空架子,将也空,兵也空,粮也空,民也空。

大同四州六县十四卫,也唯有南方几个州,尚且有些元气。

但是也不能指望南边的府县。

毕竟西北百姓的底子,比南方差太多了。

大人如果将大同的负担压在那几个州县之上,非闹出乱子不可。”

“而且留给大人的时间也不多。

春耕乃地方官员首重之事,今年天已经有些旱了。

如果不抓紧时间推行春耕。

那么明年的边事将不可问。

大人纵然有陛下的宠信,也难逃牢狱之灾。”

“留给大人的时间不多了。”

徐渭伸出一根手指。

说道:“一个月,最多一个月。

一个月不解决眼前所有的问题。

大人的下场就注定了。”

周梦臣听了,脸色顿时凝重起来。

北京城墙完工时间在嘉靖三十年元月低。

周梦臣在顺天府卸任到大同上任,用了一个多月。

而今是三月了。

纵然大同地区的维度比较高,春耕的时间稍稍往后面推迟一点。

但而今也是正是春耕的时候。

这个时候不春耕,秋天的收成就不用说了。

巨大的粮食缺口,足够让周梦臣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问题是,如果这是在内地。

休养生息数年未必不行。

但是这是在边关,鞑子磨刀霍霍。

说不定什么事情,就杀过来。

到时候周梦臣根本无法应对。

为什么上任大同巡抚徐仁简直是逃荒式的离开大同。

这就是原因。

周梦臣深吸一口气,他看得出来,徐渭是有办法的。

徐渭这番话,虽然说的是实话。

但是未必没有危言耸听的意思。

别的不说,大同粮食产粮其实并不是太高,如果周梦臣能财大气粗的从北京额外要来百万石粮食,今年粮食颗粒无收也未必不行。

只是而今北京的粮食缺口才堪堪填平。

更不要说陆地运输的惊人消耗。

运输到大同一百万石粮食,从北京出发的时候,最少要一百三十万石上下。

这个方面当然有些天方夜谭了。

只是世界上的难题从来不是一把钥匙配一把锁。

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来不是一个。

周梦臣看得出来,徐渭是犯了一些名士的毛病。

就是显摆。

先将问题说的非常严重。

然后再兜售自己的解决办法。

不过,看破不说破。

周梦臣说道:“徐先生,难道真没有办法?”

徐渭手中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拿出一柄折扇,刷的一些在胸前打开,只见扇面上群山如刀锋,一道细线蜿蜒而来,气势雄厚,犹如龙腾。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