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九十九章 呆若木鸡(1/2)

第九十九章 呆若木鸡 虽然而今大战还没有开始,仅仅是一些前戏。

嘉靖就看见了不知道多少死在面前,中箭死,落马死,刀枪下就戮死,甚至不知道怎么的,就倒地不起了,鲜血横流,脑浆迸溅,只是寻常事儿。

甚至漫天的黄沙还给战场打了一个模糊的马赛克。

将战场的血腥遮掩一二。

但是,这已经让第一次见识的嘉靖有一丝丝不良反应。

他顿时有一种强烈地感觉。

那就是他可以掌控大明天下,却无力掌控眼前的战事。

嘉靖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周梦臣军阵之前。

他看见的大量鞑子骑兵,一古脑冲向车阵之前,几乎要冲到十几步的距离,虽然猛地转向,一涌而散。

一次又一次。

嘉靖只觉得自己的血压,跟着鞑子骑兵一次一又一次的靠近而变得翻滚不已,一时间烦躁之极。

说道:“周梦臣的兵,怎么还不动,一个个都好像木头人一般,这是能打仗的吗?”

徐阶说道:“陛下,臣请一观。”

嘉靖没有发话,只有他自己能拿这千里镜观战,身边的人只能用肉眼观战。

其实肉眼也不错,毕竟整个战场也就是北京城东边的平地,大抵长宽都不到十里的平地上。

如果有些人眼力好的话,是能够看清楚战场的情况的。

可惜嘉靖身边的大多都是老年人,即便徐阶也五十岁了。

虽然不能说老眼昏花,但也没有这种眼力,更不要说而今风沙渐重。

能见度更低了。

嘉靖点点头。

徐阶上前,从一边拿来一杆千里镜,细细看了一会儿,说道:“恭喜陛下,得一将才。”

嘉靖说道:“将才?”

徐阶说道:“陛下还记得周宣王斗鸡之论?”

嘉靖一听就知道。

有些怀疑的说道:“你是说,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在后世的语境之中,已经近乎一个贬义词了。

他其实是一个很高的褒义词。

宣王选训练斗鸡的人说斗鸡的几层境界。

第一层就是因气血而骄傲的,第二层虽然没有那么骄傲了,但是还会对其他的鸡有反应。

第三层就是对着对手,还是会气势汹汹。

到了最后,也就是呆若木鸡的境界,将所有精力都凝聚于内,在外面看就好像木头鸡一般。

对外界完全没有反应,别的鸡见了,都不敢应对掉头就走。

以此喻人,其实是对周梦臣练兵之能很高的评价了。

甚至有一些吹嘘的感觉了。

徐阶说道:“正是。

周梦臣用兵,虽数千人如一人,臣观之,鞑子其实已经射死几个人了,但是即便如此,军令之下,没有一个人敢放铳。

这种御兵之能,已经堪为将才了。

而今鞑子肆虐,周尚文死后,边将奇缺,今有后起之秀,臣为陛下贺之。”

徐阶之所以为周梦臣说话,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周梦臣表现不错。

也是因为周梦臣算是徐阶自己人了。

在嘉靖面前自然要高抬一手。

嘉靖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他看了严嵩一眼。

却见严嵩一点表示也没有。

严嵩自然知道,而今这个局面献丑不如臧拙。

嘉靖心中有些怀疑,暗道:“难道周梦臣真是一个将才?”

嘉靖想起周梦臣在他面前畅谈长生之道,以及其中的理论,如周梦臣顶盔掼甲的形象放在一起,总有一种不协调的感觉。

徐阶的观察还是细致入微的。

徐阶看得没错。

鞑子一次又一次试探,并不是无用功的,而是藏在鞑子大队之中的神箭手,向军阵之中零星射箭。

虽然箭矢比较少,但是因为是密集队形,反而容易中招。

打在这里,明军没有开火一次,但是已经有四五个人被射中面门,当场断气,被抬了下去了。

戚继光看在眼里。

却无动于衷。

戚继光当然知道,这种被动挨打的行为。

是会对军心士气伤害很大。

一个不好,有一个人提前开火,很可能有连锁反应。

不过,戚继光依然沉得住气。

他相信他一手练出来的兵,不会出现这这样的事情。

另外他也有补救的方式。

毕竟而今的三段击,火力连续性上是相当出色的,不怕有火力断层。

但是戚继光依然想放近打,再放近打,争取一开始,就给鞑子一次重大杀伤。

让鞑子见识见识他的厉害,同样也鼓舞一下士卒的军心士气。

毕竟,这都是新兵,有一个开门红,让他们知道,鞑子也不过如此,下面就好坚持了。

但是如果,一开始就陷入苦战之中,军心士气就不好维持了。

戚继光并没有等多久。

鞑子见引诱无功,就来真格的了。

却见两三个百人队,以非常松散的阵型,迅速冲向车阵。

这一次他们并没有挥舞马刀,而是带了其他东西,大量绳索。

大胆冲到车阵之前几米的距离上,将一个个绳套扔到了车身上。

周梦臣坐在车阵最中间一辆马车之上。

这一辆马车很是奇怪,下面轮子太多了一些,似乎有四对。

将车身的空间都占据了。

上面还包裹着油布。

周梦臣拎着酒袋看着情况冷笑一声。

这战车设计上,周梦臣可是费了很多心思了,再加上他们已经准备了一段时间了,不紧急车厢下沉,还一个个都钉了固定钉。

不要说他们用绳套了,就是用攻城车来撞,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撞开了。

不过,戚继光可没有想让鞑子如此。

戚继光见状,心中暗道:“也只有这些了。”

戚继光将手高高举起,身后的一个鼓手已经将手中鼓槌举了起来。

戚继光手一挥。

下面鼓手,立即将鼓槌重重的打了下来,是一个非常重的重音。

鼓作为传达军令乐器,戚继光早已制定过了,这重音代表的是齐射。

随着戚继光一声令下,早已压抑很久的火铳手们,一起开火。

“砰”

的一声。

无数声火铳声汇集为一声,一根根枪管都喷出白烟,从城头上俯视,就好像周梦臣正方形的方阵,就好像某个怪兽一般,向三个方向,喷出一道道一两米长的硝烟。

而这些大胆靠近的鞑子,都在最佳射程之内,甚至可以说是顶着脑门开火。

一声齐射之后,漫天硝烟更是将能见度降低不少。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