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黄榆沟(1/2)

第七十六章 黄榆沟 周梦臣判断很对,几乎是刚刚收到马芳的消息,很快就传来消息。

鞑子在古北口外出没。

周梦臣立即看了古北口的情况。

这才大大出了一口气。

诚然,蓟州镇是九边之中比较弱一镇。

但是并不意外着蓟州都是鱼腩。

在即个重要关卡上,还是布置重兵的,比如古北口。

如果鞑子死磕古北口。

那么俺答未必能够战而胜之。

古北口虽然不是天下雄关,但也是蓟州镇重点的防护。

不是随便就能打下来的。

而此刻,俺答也知道这个道理。

此刻的俺答正在古北口外,看着依靠山势而建立的几个城堡。

一番试探性进攻,死伤千余,还没有撼动明军方向。

这也是在俺答预料之中,他是身边的人说道:“萧卿,而今已经在古北口外了。

那个地方,你可以说了吧。”

萧教主轻轻一叹,似乎在感叹他去年一年的辛苦,说道:“大汗请跟我来了。”

一边说,一边打马而去。

立即古北口没有多远的距离,萧教主,用马鞭一挥说道:“大汗,可以穿越燕山的路线就在这里了。”

俺答看了,眉头微微一皱,说道:“这分明是一条干河床?”

“不。”

萧教主说道:“这是可以翻阅燕山山脉的捷径。”

他微微一顿,说道:“不得不说明人修的边墙,还算不错。

但是有两个致命的缺点,第一个,就是有边墙而没有戍守的士卒。

第二,就是河流走势了。”

俺答对第一点很是明白。

俺答与大明边镇打了不知道多少交道了。

对大明的一些情况,还是很了解的。

很多边墙,一般到了秋冬之季,才派人去戍守,其余的时间,都不派人戍守。

这就是所谓的摆边是也。

所以很多是边墙的防护作用其实不大。

俺答说道:“前者,孤倒是明白。

但是这河流走向又是如何?”

萧教主说道:“大汗有不知,这蓟州镇的边墙虽然是依燕山而建,但是却偏南了一点,边墙并没有在分水岭上,燕山的分水岭,在北边一点的。

而北方的河流大多是季节性河流。”

“很多是冬春干涸,夏秋涨水。”

俺答听了,心中好像抓住了什么一样,看着眼前这一道干河床,说道:“你的意思是?”

萧教主说道:“对,我已经探查明白,这黄榆沟干涸的时间多,有水的时间少。

但是在当初修建边墙的事情,却不是这样的。

当时黄榆沟水量很大,而黄榆沟流入潮白河,于是在修建边墙的时候,特别要留出空间来。

让河流通过。”

“而今的河流已经变成干河床了。

但是当初留下的缺口,这么多年都是修修补补而已,根本不结实。”

燕山山脉是东西走向,燕山山脉之中的河流自然是从中间的分水岭向南北两方向流。

俺答听了,也就说道:“我只需沿着黄榆沟,就可以绕过明军的防线了。”

萧教主说道:“自然不是。

明军在黄榆沟出深山的地方,也布置了防御力量。

只是这人马太少了,也非常简陋,就好像是一层窗户纸一般,一捅就破。”

俺答忽然心学来潮问道:“如果今年黄榆沟如果涨了水?

你准备怎么办?”

萧教主说道:“请陛下放心。

如果黄榆沟不通,我还有其他备选答案。

只是麻烦了一些,比如在前面就可以将黄榆沟的水引出来。

到时候即便河道里还有些泥泞。

但也足够行军了。”

俺答哈哈一笑,说道:“孤有先生,如虎添翼,先生是这一战,最大的功臣。”

萧教主轻轻一笑说道;“臣不敢当。

臣以为这一战最大的功臣,乃是仇鸾。”

“对。”

俺答说道:“我也万万没有想到,仇鸾做出这样的事情出来。

没有仇鸾,我们恐怕要迟几日才能到这里,到时候一个不对,就误了大事。

我其实也很奇怪,他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闲言少叙。

俺答按照萧教主的指引,亲自挑选三千将士,为大军之先,沿着黄榆沟急速南下。

几十年的路,又是山路。

行军整整用了一天多的时间。

等第二天,就在黄榆沟在燕山南麓冒出头来。

而明军的防备也如萧教主说的一样,有是真的有,简陋也真是简陋。

就一道木制栅栏,将河道给封死了。

只可惜这一点点的场面。

遇见鞑子精骑,结果已经注定了。

交战不足一个时辰,鞑子折损不及百人。

就打开了通路。

不过,黄榆沟并不是真正的路,在山脉之中蜿蜒曲折。

大队人马行军,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了。

俺答更是欢喜之极。

他此刻真正站在通往北京的道路之上。

此刻大队人马虽然还没有到。

俺答已经在气势汹汹的划定这一次的进攻目标了。

他说道:“下一步行止,诸位可有想法?”

萧教主说道:“而今已经到了北京城下,正当一鼓作气,扑到北京城下。

而今北京城的城防年久失修。

此刻猛攻北京,很有可能能一举夺下来。

这里毕竟是大明的天下,我们在这里集结,恐怕此刻已经被传到了北京上面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防备。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不行。”

一个老将说道:“大汗,凡是有轻重缓急。”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