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应劫于此(2/2)
皇帝岂不是迁怒他陶某人。
嘉靖说道:“还请天师费心,为了太子,朕什么都肯?
只要能救回太子,朕愿意在宫外寻吉地,同武当山规格,为天师修一座行宫。”
武当山是什么规格?
武当山几乎就是放大了紫禁城。
有明一代,武当山天子家庙的地位,不可动摇。
整个武当山工程动用三十万大工,妥妥的国家级别的工程。
陶仲文一下子就心动了,他藏在袖子里面的手,死死的捏在拂尘,说道:“陛下,何出此言?
为陛下效力,为天子陛下消弭劫数。
是臣应该做的。”
他沉吟片刻,在原地缓缓的踱步。
看似再想对策。
但实际也是在想对策,不过此对策非彼对策。
骗人这一件事情,是艺术。
尤其是聪明人。
不能草率行事。
嘉靖心急了。
被陶仲文拿捏了要害之处,才有这种表现。
如果等嘉靖冷静下来,智商再次占领高地了。
那才是陶仲文考验的开始。
就好像周梦臣一切理论都要证实。
而玄学首先特征。
就是玄之又玄。
可以这样解释,又可以那样解释,都能自圆其说。
口袋之中始终有一套方案。
而且永远不可能验证。
看着自己弟子凄惨的死在自己面前,陶仲文内心之中无数次思考,怎么让周梦臣不得好死。
想了很多次,他就明白了。
想弄死周梦臣,不在于周梦臣。
而在于嘉靖。
只要重获嘉靖的欢心。
弄死周梦臣还不简单。
陶仲文沉吟片刻,叹息一声说道:“天道昭昭,人道冥冥。
劫数只能承受,才能消弭。
否则臣即便用些手段,不过是拖延一二。
而能承受陛下的劫数的人,在这时间少之又少,几乎没有。
太子身为储君,位格与陛下相同。
是最好的承载劫数的人。”
“除却太子之外,能承受劫数的人几乎没有了。”
听了陶仲文的话,嘉靖皱眉。
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
“有了。”
陶仲文说道:“陛下,承载劫数的人,或许可以不是人。”
嘉靖说道:“不是人?
那是什么?”
陶仲文说道:“是国运。
对大明国运,本朝太祖开国而今,国运日上中天,浩荡之极。
陛下的劫数虽然重,但是与国运一比,自然是什么也不是。
只要陛下让太子身受国运洗涤,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国运-------”
嘉靖喃喃的说道。
这个东西,嘉靖并不是太熟悉的。
但是顾名思义,也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消耗大了,对朝廷有损。
的消耗在太子性命上面,到底对还是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