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内阁之争的序章(1/2)

第四十四章 内阁之争的序章 嘉靖对于权力斗争尔虞我诈。

技能点已经全部点亮了。

如果刚刚他仅仅就事论事,处理永宁关的遗留问题。

那么而今他却从动机,利益,得失,幕后有没有潜在动机?

等等一系列角度来分析。

他只是下意思问了一下黄锦而已。

本来也没有让黄锦回答。

嘉靖默默沉吟,内心之中却在不住的翻滚。

严嵩第一层目的,是为翁万达脱罪。

使功不如使过,嘉靖知道。

严嵩也知道。

而且严嵩在军事方面薄弱,将翁万达拉入阵营之中,对严嵩一派大有好处。

当然了,为嘉靖遮掩。

听听就行了。

嘉靖只信了一半。

大多是借口而已。

毕竟下面扯皇帝虎皮做事,都说是奉了上谕,只有嘉靖自己才知道,他才有几个意思了?

严嵩有没有第二层,第三层意思?

嘉靖隐隐约约也能想到一点,比如欧阳必进为刑部尚书。

比如边疆如果再有事情,翁万达很有可能是严嵩的替死鬼。

还有仇鸾担任大同总兵这一件事情,其中有没有关联等等。

各种消息在嘉靖脑中过了一遍。

有些有判定,有些只能是踩。

嘉靖内心之中暗道:“最近松懈了。”

的确,很多合理的判断,都是在丰富的情报的基础之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嘉靖的神目如电。

其实有相当大一部分要归功于陆炳完善的情报。

只是最近一段时间,嘉靖并没有多看。

不过,就好像严嵩揣摩嘉靖一般,嘉靖其实也没有少揣摩严嵩。

在他看来,严嵩总体上来说,是一个老实人。

并不是太聪明。

也知道自己并不是太聪明。

除却爱钱之外,是最本分的一个人了。

这也是嘉靖为什么用严嵩的原因。

这也是严嵩一直在嘉靖面前营造的形象。

至于贪财,皇帝在乎吗?

不过,对于严嵩的判断。

嘉靖还是有些谱的。

但是对周梦臣判断,嘉靖就有一些抓瞎了。

因为在他看来,周梦臣最近一段时间变化太大了。

大到了判若两人地步。

之前嘉靖感觉,周梦臣在言语之间,有一种捧着他的感觉。

嘉靖对这种感觉很熟悉,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与皇帝说话的,这是有求于自己。

只是而今周梦臣说话,越来越自主了。

如果说之前两人交谈的主动权在嘉靖手中,基本上是嘉靖想谈什么?

周梦臣只能奉陪。

而今却变成了,很多话题都周梦臣开始。

主动权在周梦臣手中。

这让嘉靖很不舒服。

这也是嘉靖对周梦臣有些疏远的原因。

但是嘉靖对周梦臣的基本判断还在。

那就是周梦臣不是一个蠢人。

周梦臣冒着得罪严嵩,得罪他的下场,将永宁关这一件事情捅出来,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永宁关将士?

嘉靖根本不相信。

那么为了什么?

嘉靖揣测不出来。

忽然他想起周梦臣的话,将视角跳出周梦臣来考虑,随即心中暗道:“是夏邦谟,还是徐阶?”

嘉靖不去想周梦臣背后是谁?

单单考虑眼前的局势。

他觉得有必要给严嵩一点限制了。

不管怎么说,这一件事情严嵩做的有些过火了。

张治在内阁几乎不能制衡严嵩,内阁需要添人。

内阁最有可能用的人,就是夏邦谟吏部尚书,徐阶礼部尚书。

徐阶是有张治扶持,工部尚书李士翱支持,而夏邦谟是自己权利大,吏部天官,本身就是能抗衡大学士的存在。

嘉靖虽然还没有想明白,但是他相信今后还是能查出来。

只是此刻,这嘉靖内心之中有几分怅然若失,原来周梦臣已经站队徐阶了。

虽然不知道徐阶与周梦臣有多少交易,有几分交易。

但是嘉靖却将纯臣的标签从周梦臣头上摘下来了。

今后周梦臣说话,嘉靖恐怕要多想一个人的反应了。

不过,嘉靖对于做皇帝技能也是点满的。

对于下面人的各种进言,他从来是知道,别有用心的。

但是也不能因为下面的人心思不纯就不用了。

当然了,嘉靖也未必全部要从他们的心思。

而且就其根本,严嵩也不是毫无私心的。

如果真的毫无私心,怎么不知道恩出于上。

施恩于下,不应该以皇帝的名义吗?

嘉靖说道:“黄大伴,将嘉靖以来。

到嘉靖十年的科举三甲,乃至于每届之中最出色的名单与履历,全部给朕找出来,朕要看。”

前文说过,而今大明朝廷官员年龄结构。

大部分大明进士都是二十多岁,三十多岁中进士,嘉靖元年到嘉靖十年之间,有三次科举。

嘉靖二年,嘉靖五年,嘉靖八年。

说起来也最少也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这三科进士的大部分年龄都应该在四十多岁到五十多岁之间。

也就嘉靖要找的年富力强,能与严嵩形成竞争的人选。

本来么。

这个人选徐阶是最合适的。

他是嘉靖二年探花郎。

又是礼部尚书。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