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失足(2/2)
那态度都贴着地了,姿态低下到了无以加复了。
弄得人都不好意思打了。
另外一个就是征安南大军的内耗。
大明朝廷上将领大臣,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仁义君子。
只要能建功立业,就算是安南莫氏将老婆送上来。
该打还是会打的。
只要能打下来。
安南的不都是朝廷的了。
实惠和面子都有了。
只是很快前线将领意思到安南大概打不下来。
主要就是仇鸾所过之处贪得无厌。
从广西东部去征安南,需要经过几个土司的地盘。
他硬生生的逼得这些土司起兵造反。
弄得征安南的大军,要先平定土司之乱。
本来原本军事计划之中,这些土司兵是作为大军前锋,为大军开路的。
结果他们硬生生逼反了。
不仅仅是土司的问题,仇鸾在军饷上,还有很多地方都动了手脚,搞得军中怨声载道。
这样一来,很多明白人都看出来。
真要打安南,胜少负多。
当安南给足了朝廷面子,又是称臣又是纳贡。
朝廷上的大臣终于点头答应了。
这才罢安南之征,反正从地图上来看,安南就是大明安南都指挥司,没有什么安南国。
甚至翁万达是怎么发家的?
怎么从一个区区地方知府,梧州知府平步青云成为边臣之首,就是因为他在协助征南大军处理粮草,军务上有很大的功劳,才被朝廷看重有军务之才。
从这一点上,翁万达还要感谢仇鸾,如果没有仇鸾将事情搞的一团糟糕。
翁万达仅仅是按部就班的为大军供应粮草,没有给仇鸾擦屁股的话。
他的升迁路线,也未必会被纳入边臣之中。
没有这个机遇,也不过之后十几年,从巡抚而总督,从总督而兵部尚书。
只是将仇鸾放在大同如此重要的位置?
真的合适?
翁万达不知道,他毕竟十几年没有与仇鸾共事了。
也不知道而今的仇鸾比之当初有多少长进?
只是他知道一件事情。
作为严党的一员,他不能拒绝严党打的招呼。
而且是第一个招呼。
他迟疑了片刻。
终于还是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