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蔽日(1/2)
第三十四章 蔽日 天见可怜。
翁万达一直在边疆,与鞑子直接交锋。
没有见过朝廷这种手段。
他明明只是想减轻罪责。
这也是人之常情。
却不想严嵩居然这样操作。
心中有两种情绪,油然而生。
一种是底线被打破的声音。
有一种冲动,让他站起来,厉声斥责严嵩。
他怎么可以如此欺君罔上。
但是他更清楚一件事情,严嵩可以让他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也能让翁万达有必死之罪。
所以这种冲动,只能是冲动。
另外一种,却是一种忍不住的喜悦。
朝廷的责罚,一直是翁万达内心之中的负担。
但是此刻,却扫而空,内心之中虽然有所不安。
觉得不对。
但是却有一种禁忌的快感。
只是内心的坎,还是不大好过的。
严嵩叹息一声,说道:“翁兄,你以为我是欺上瞒下?
非也,这是为了大局着想。”
“大局?”
翁万达下意思重复。
严嵩说道:“对,大局。
而今九边形势,你比我了解。
不好过啊。”
翁万达忍不住符合说道:“是啊,俺答一日盛过一日,之前出兵,十万骑就是倾巢而出,俺答一般不会这样做的。
但凡出兵,最多不过是三五万骑,大同军都能独立抵挡,再不济,有宣府军支持,两方合力。
足以大败鞑子。”
“而今,俺答出兵十几万骑,看声势二十万上下,如此大军。
宣大两镇额兵加起来,才二十几万。
而额兵是额兵,实用多少,有这个数字的一半就不少了。”
“这如何能抵得过------”
翁万达忍不住想说西北三镇的乱局。
只是翁万达知道,这一件事情是因谁而起的,硬生生的给忍住了。
严嵩说道:“翁兄所言极是,我其实对兵事不大了解,而今主持内阁,要收拾这个烂摊子,也是为难之极。
只是,其实大家都很明白,九边什么样子,朝廷并不关心,朝廷钱粮依赖东南,人才也出于南方。
九边只要作为屏障,不让鞑子南下就行了。
至于是成是败,在朝廷这里都好解决。”
“不要给大家找麻烦就行了。”
“而且用生不如用熟,朝廷哪里有那么多名将良臣。
就好像周尚文。
跋扈了多少年了。
朝廷还不是容忍他。
不就是换了他用谁就是一个问题。
翁兄历任边臣,十几年了,熟悉九边情况,而今边事艰难。
正要翁兄来主持大局。
这也是对朝廷大局最好的办法了。
为了这一点,些许小胜小负,就不用多在乎了。”
严嵩说话,如沐春风。
让翁万达都有一些相信了严嵩的做法,是对朝廷最好的做法了。
只是翁万达依旧忍不住问道:“阁老。
那下面的人?”
严嵩说道:“酌情处置便是了。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不过委屈了他们。”
翁万达忍不住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说道:“这朝廷之上------”
严嵩说道:“内阁六部,都是懂事的。
都是顾全大局的。
至于陛下-----”
严嵩微微一叹,说道:“陛下而今这一段时间,恐怕没有心思管下面的事情,也正是我们效力的时候,就不要让这些些许小事来烦陛下了。
只要不闹到北京城下,都好说。”
翁万达松了一口气,在他看来边事虽然艰难,但还不制度闹到北京城下,他心中一动,想起了一些传闻,说道:“如此来说,外面的一些传闻是真的了?”
严嵩说道:“常安公主去了。
才十四岁,是陛下次女,而且长女归善公主,也没有立住,而今是宫中最长了。
可惜了。”
翁万达其实想问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只是这一件事情实在不好问。
而且严嵩说常安公主的事情,已经是隐晦的回答了翁万达。
这一件事情毕竟是关于国本。
即便是在私下里,严嵩也不敢乱说话。
只是有一些迹象已经很明显了。
今日之后,翁万达终于正式上了严嵩的船。
在周梦臣收拾过永宁关首尾,并且等来蓟州镇抽调来驻守永宁关的将领与士卒之后。
回到京师之后,就发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他的顶头上司已经不是欧阳必进了。
而是翁万达。
翁万达成为兵部尚书。
而喻茂坚终于忍受不了严嵩。
再加上《问刑条例》已经编好。
这位老臣与严嵩大吵一架,撂摊子走人了。
欧阳必进调任刑部尚书。
严嵩为自己妻弟谋了一个尚书位。
也让他的权威在朝廷之上更进一步,此刻的严嵩对朝廷乃至于对于天下的控制程度,已经不逊色于夏言了。
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周梦臣对此,并不是太在乎。
一来,这事情不是他能干预的。
二来,周梦臣的印象之中,如此局面,应该是必然。
但是有一件事情,让周梦臣决计无法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