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六章 遗体捐献(2/2)

这岂是周梦臣想要的。

周梦臣不知道薛已是在临终之际想到了。

还是他仅仅想为驿道更尽一点力。

但是薛已这一封书信,却让周梦臣忽然明白了今日之会的关键。

今日的关键是讲外科的成效?

不是。

今日的关键是讲道理?

不是,或者不全是。

应该说是讲道德。

对,大明本质上是道德治国,或者古代中国都有这样的性质。

从这方面来说,解剖这一件事情,损人尸体,实在是有不对的地方,这个污点是说不过去的。

周梦臣需要一个道德制高点来压制住对方。

而且这也是中国人传统思维。

一个人是一个好人,他做的一定是好事。

一个人不是好人,他做的一定是坏事。

同样,一个人做了坏事,一定也是一个坏人。

这种道德上非此即彼的关键才是胜负关键。

这也是周梦臣为什么这样说的原因。

外科手术的成效,毋庸置疑。

大家也不会怀疑。

甚至剖腹产在北京之中,也传的神乎其神了。

有些达官贵人女眷在生产的时候,都请李云珍去喝茶,担心有一个万一。

可见对于有用的技术,大家其实都不怎么排斥。

周梦臣自己的遗体,对医学进步,未必有什么作用,甚至即便建立了遗体捐献制度,周梦臣估计,主要尸源,还是鞑子与死囚,毕竟刚刚开始不会有太多人捐献的。

但是足够让周梦臣给自己打上,舍身取义,为了更多人福祉,而奉献出自己的遗体。

这种做法,似乎让周梦臣身上有了一圈道德金光一下子让很多人对周梦臣的有所改观了。

周梦臣之前的一些关于解剖的污点,似乎也下子被洗掉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