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刘老尚书(1/2)

第四十一章 刘老尚书 周梦臣心中估算一下,大概也就是这个数目了。

前文也说过,这水钟类似于奢侈品,市场并不是太广阔的,而且又没有搞什么定时报废,就好像是木制家具一般,能用上好多年的。

反应在数据上,也就是这一两个月,一下子搞了数千两白银,但是之后,陷入细水长流,甚至收入越来越少的局面。

不过,周梦臣并不担心,将来会没有钱用。

反而担心钱太多了。

周梦臣说道:“就拿出一千二百两吧,先在附近找一个地方,将木工作坊搬出去,不在养济院之中。

两家分开。

另外我要翻修养济院。

可以开始着手了。”

经过这一件事情。

周梦臣明白。

钱并不是越多越好的。

深刻的知道了,在这个时代,为什么只有仕途才是正途,盖因即便从其他道路上搞到大笔的金钱,你也是包不住的。

甚至还有可能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周梦臣觉得家里有五百两在,一些日常开销,就足够应付了。

这年头五百两还是有相当强悍的购买力的。

至于其他的钱,周梦臣决定散出去。

县令他想夺的,是帐上的现钱,但是如果这些现钱变成了一座崭新的养济院,县令还想要吗?

自然是不想要了。

几千两银子,县令甩甩衣袖就带走了。

但是一座院子算个什么事情?

且不说,这养济院地方并不算太好。

否则这么多年,一直荒废,最多是附近的老百姓,来这里捡个砖瓦,去建自己的房子,并没有人想占这一块地皮。

县令也不是武昌人,他在武昌要一个大院子,算什么事情?

再加上,古代不是现代。

城市变化并不是太大。

养济院的土地,也算是朝廷的土地。

谁想占为私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周梦臣知道,县令自然不会对他出手了,但也要防备别人会这样做。

想来想去,还是财去人安乐,反正周梦臣当初也没有想过,将所有的钱都揽在自己的怀里。

程广德听了,说道:“从外面找一块地方安置作坊,倒是容易。

花不了多少钱,只是这一千二百多两修缮养济院?”

周梦臣说道:“怎么不够吗?”

程广德说道:“多了。”

一千二百两银子,如果给达官贵人修院子。

估计连几块太湖石都不大够。

但是对于普通人家,却是太多了一点。

周梦臣之前也谈过这一件事情。

故而也没有想过怎么设计,无非是一个大院子,将房子建立起来。

好让这些老人孩子,有一个安生地方可以居住。

这样一来,是花不了多少钱的。

周梦臣说道:“多了。

那就多造一些东西。”

周梦臣带着一股突击花钱的怨气,决定重新设计新的养济院。

不提周梦臣想怎么想翻修养济院。

单单说,李云珍心中似乎好像揣着一个兔子一般,一路上,走路时快时慢。

似乎随着她的心情变化而变化。

当想什么好事情的时候,满脸通红,脚步轻快。

小环都追不上她。

当想到什么不好的事情。

就脚步沉重,似乎脚上带着千斤枷锁,几乎一步,也不向前走了。

似乎要小环推着他走。

不管李云珍怎么走,终究要回家的。

李云珍抬头看着这里,心中暗道:“如何才能想办法溜出去啊?”

一时间,李云珍也想不到什么办法。

只是她回到家中,顿时觉得家中的气氛有些不大对。

整个家里有一种压抑庄重的气氛。

李云珍不敢多问。

直到吃饭的时候,才发现父亲与二哥都没有来吃饭。

李云珍小心翼翼的问道:“大哥,爹与二哥怎么没有来吃饭?”

李大郎说道:“今天医馆之中来了一个重要的病人,病情也十分凶险,爹与二弟都去照顾了,这会儿没有功夫吃饭。

这几日,你也安分一点,家里人没有功夫管你,你也不要让家里操心。”

李云珍听了,心中顿时一喜,心中暗道:“真是天助我也。”

她心中暗暗高兴,努力收拢自己的表情,连忙问道:“什么重要的病人?”

李大郎说道:“是麻城刘尚书。”

李云珍听了,心中一动,说道:“是刘老尚书?

他老人家病情怎么样了?

我记得爹爹说过,刘尚书自己就是名医,怎么来咱们了?”

李云珍并不是太关注政治的。

如果是别人,李云珍估计不知道,但是刘老尚书就不一样了。

前文说过,李家是黄州人,而刘老尚书也是黄州人,算是同乡。

而刘老尚书本身就是不为良相,就为良医的代表。

而李家更是武昌名医,都是一个圈子里面的,李闻言对刘老尚书佩服之极。

故而在家中常常的提起。

李云珍自然记得。

李大郎叹息一声,说道:“医不自医。

而且刘老尚书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很明白,他本不想来武昌医治,这一次不过是拗不过儿女而已。

我也看过,刘老尚书的脉象----”

李云珍立即问道:“怎么样?”

李大郎轻轻摇摇头说道:“刘老尚书年轻的时候,操劳太过,做事不顾惜身体。

早已落下病根了,如果不是刘老尚书自己养生有道,三年前退下来,好生休养,恐怕没有而今这三年,看似身体不错,但实际上,油尽灯枯,年关难过啊。”

李云珍听了,心中的欢喜之意,也都散尽了。

年关难过,也就是未必能过得了今年冬天。

李云珍说道:“刘老尚书是一个好官,怎么就这样?”

刘老尚书名叫刘天和,乃至黄州府现存官员之中,位置最高的一个,也是整个黄州府人的骄傲。

李云珍从小听刘老尚书的故事长大。

比如,刘老尚书为官之初,当时刘瑾用事,刘老尚书当时仅仅是一个御史,刚正不阿,得罪刘瑾,被下狱押送入京,陕西百姓万余人拦道不行,陕西壮士十几人一路护送,乃至于郭镇等人,为鸣刘老尚书之冤。

撞死阶前。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