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严家家宴(1/2)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严家家宴 周梦臣得了张居正的警告。
最近窝在军器监,小心翼翼的打探消息,一边将精力放在蒸汽机上,已经开始打造样机了。
虽然这样机估计用处不大,只是能证明蒸汽机的可行性的而已。
想要将蒸汽机变得有用,还有一点点的修改改进。
只是是不是临近年底了。
上一次玉熙宫之事后,朝廷上上下下,忽然变得一团和气了。
要不是,兵部尚书人选难产。
迟迟定不下来。
周梦臣或许都怀疑张居正说得对不对了。
这似乎就是暴风雨之前平静。
周梦臣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任何一个内阁大学士下台,都不是他自己的事情,每一个人身后都有大批人。
都是需要一些酝酿时间的。
只是这水下面的事情,却不是周梦臣所能知道的了。
大年二十三,严府。
北京每逢冬季必下雪。
但是大雪也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至少严府之中,就是这样的。
数重院落,张灯结彩,丫鬟仆人来去如梭,叮叮当当乐曲咿咿呀呀的唱个不停。
不过,这都是外面的热闹。
真到了内室,反而不热闹了。
一张大圆桌,严嵩,严嵩的夫人乃至于严世蕃,严世蕃的两个儿子,一家人坐在一起。
严嵩脸色带笑,红润的脸庞以及下面的白须,看上去,活脱脱是一个圣诞老人。
他给自己身边的老妪,夹了一筷子,说道:“这可了不得了,这乃是从南方送过来的时鲜蔬菜,北京什么都好,就是冬天难见一点绿色,夫人尝尝。”
不管严嵩为人如何,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他一辈子与欧阳夫人厮守一身。
白头到老,恩爱了一辈子。
即便而今都是六十多的人了,已经在孩子面前秀恩爱。
欧阳夫人尝了这一筷子绿蔬,说道:“其实也就那味,我还是喜欢酱菜。”
严嵩将筷子放在桌上,看着满桌子美味佳肴,说道:“我说,今天怎么有些不对。
缺这一味菜,酱菜。
酱菜。
来人,将我前次上街买来的酱菜拿来。”
立即有一个仆人出去。
片刻之后,就有人将双手合握的小坛子送了上来,最上面还有泥封。
严嵩翻转筷子,捣了两下,将小坛子打开,从里面夹了一筷子,给欧阳夫人递过去。
欧阳夫人吃了,一边拒绝,一边微微皱眉。
严嵩身子前倾,小心翼翼的问道:“怎么?
不合胃口?”
欧阳夫人咽了之后,说道:“就是这个味,味道很正。”
严嵩说道:“这就好,这就好。”
严嵩转过头,就对身后的仆人说道:“今后,家里的酱菜,都用这一家吧。
这一家是------”
严嵩看了看封纸,说道:“六必居。”
仆人立即说道:“是。”
严世蕃早就坐立不安了,说道:“爹,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说什么酱菜,酱菜。
这有什么好吃的?”
欧阳夫人听了,忍不住说道:“庆儿,你怎么跟你爹说话的。”
严世蕃的小命,就是庆儿,传说之中西门庆原型就是他。
严世蕃只能低头,不说话。
严嵩说道:“好好好。
不要说了。
年轻人吧,胃口好,吃什么都香,不像我们这些老朽之辈,什么山珍海味,吃到嘴里,也就一个味道,大概只有这些口味重的东西,才觉得有嚼头。”
“世藩,做大事要沉重住气,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好好吃这一顿小年饭,其他的事情,放放再说。”
严世蕃不服气,严世蕃也算是严嵩最信任的人之一,与夏言明争暗斗,严世蕃都直接参与进去,还做了不少贡献,所以他对而今的局面,再明白不过了。
不要看而今,这么热闹,随时都可能用一封圣旨,终结这一切,严世蕃而今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而严嵩却好像没事人一般,他如何能服气,说道:“爹------”
严嵩语气微微加重,说道:“我说,其他的事情,等吃过饭再说。”
严嵩对严世蕃有些失望。
严嵩觉得严世蕃最大问题,就是沉不住气。
而今严嵩将该做的事情都做了。
各种布局都已经完成了。
将局面推进到了皇帝不得不二选一。
而且前面又做了这么多的铺垫,让皇帝对夏言有成见。
很多事情要做到恰到好处。
再多,就是画蛇添足了。
毕竟,在嘉靖眼皮底下做手脚。
自然是越少出手越好,毕竟嘉靖从来不是好糊弄的。
而今到了这个局面,严嵩估计外面的宾客之中,定然有东厂与锦衣卫的人,而且不只是一个。
而今做好的办法,就是什么也不做,做得越多,就越容易出错。
这个道理,严嵩并不是没有给严世蕃说。
但是严世蕃就是坐不下去。
临大事有静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严世蕃听了严嵩这样说,心中满腹怨气,不敢多说, 只能说道;“是。”
欧阳夫人说道:“你们有正事的话,也不用再这里吃了。
去说话吧。”
严嵩似乎只要眼神落到欧阳夫人脸上的时候,就忍不住在笑,说道:“没事。
小孩子啊,总是大惊小怪。
却不知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忽然一个仆人走了进来,在严嵩耳边轻声说道:“阁老,刚刚的消息,今日宫门当落的时候,陛下忽然请夏阁老饮酒,而今夏阁老就在西苑。”
严嵩听了,眉眼一下子笑了起来。
随即说道:“儿子,给我倒酒,今个我们好好喝几杯。”
严嵩如果没有判断错误的话,夏言要面临一场大考,能不能过关,就要看夏言今日表现如何了。
很可能,今后再见到夏言,就不是大明内阁大学士了。
严世蕃嘀咕道:“你身边又不是没有人。”
只是不得不来到严嵩身边,给严嵩持壶倒酒。
而今西苑之中,嘉靖也在夏言喝酒。
四周热气蒸腾,虽然是在冬日,却好像是夏季一般。
嘉靖举杯,说道:“夏卿,我记得你我君臣想得,是在嘉靖八年吧,而今小二十年了。”
夏言起身回答说道:“正是,嘉靖八年,臣不过区区吏部给事中,得陛下青眼,臣才得已有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