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太医束手(1/2)
第九十六章 太医束手 方皇后嘴角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有这一句话,妾身就是在九泉之下,也瞑目了。”
嘉靖说道:“你说什么话?
好好休息。
朕找最好的太医。
为你医治,你一定没有事情的。”
随即嘉靖为方皇后压了压被子。
方皇后长长的睫毛轻轻闭合,慢慢的合上了眼睛,片刻之中,似乎已经睡着了。
嘉靖这才缓缓起身,出了房门。
只留了几个宫女在里面伺候。
“拜见父皇。”
嘉靖出来之后,看见他几个儿子。
现在的嘉靖一共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
三个儿子,分别是太子,皇三子,也就是后来的裕王,皇四子也就是后来的景王。
嘉靖有一个长子,只能没有立住,已经不在了。
还有四个女儿,分别是常安公主,思柔公主,宁安公主,嘉善公主。
其中常安公主,思柔公主,宁安公主,乃至与三个皇子的年龄都差不多,大概在十一二岁上下。
唯有嘉善公主,而今最小,才四五岁摸样。
还不懂事。
嘉靖抱了一下小女儿,就交给一边奶娘,说道:“孩子还小,就不要让她在这里了。”
奶娘立即行礼,说道:“是。”
随即抱着小公主,退了下去。
嘉靖看着他三个儿子与三个女儿,眼睛之中有了一分柔情。
说道;“你们母后生病了。
你们有这一分孝心,也是难能可贵。
不过,这里还不需要你们帮忙。
这样吧,你们六个在你们母后身边轮班,其他时间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嘉靖指着三个儿子,说道:“特别是你们三个。
功课紧。
不要耽搁功课。”
儿子与女儿是不一样的,虽然皇室的女儿也不会不受教育,但受重视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嘉靖在儿女之前,还是很有威严的。
孩子们不敢多嘴,只答应。
嘉靖说道:“太子留下,你们都回去吧。”
几个儿女向嘉靖行礼之后,说道:“儿臣告退。”
“女儿告退。”
等几个孩子都走了之后。
嘉靖牵着太子的手中,坐在主位之上,让黄锦在他龙椅扶手一侧摆了一个绣墩,让太子坐下。
他对黄锦说道:“宣太医。”
其实太医都在外面,一声招呼,立即进来了。
嘉靖问道:“皇后的病是怎么回事?”
十几个白发苍苍的太医跪在地面之上,说道:“陛下,皇后陛下乃是内腑有郁结不能去,伤及心脉,------”
嘉靖语气发冷,说道:“朕不管那么多?
我只问一件事情,皇后的病你们能不能治?
想清楚了再说。”
似乎随着嘉靖的语气,整个房间之中的温度都降低了好几度,太医们一个个瑟瑟发抖,不敢说话。
其实,也不怪他们。
这一段时间太医院精兵强将流失严重。
前文说过,在太医院之中,学会怎么做人的重要性超过学会怎么行医。
李时珍就是证明。
而薛已主持的惠民医院大发展,已经成为北京数一数二的医馆。
名声大噪。
而且太医院之中很多郎中都过去了。
毕竟薛已也是太医院的老院使。
而且惠民医院之中,围绕着医学发展,有很多论题发生。
有很多新技术。
去年乃是血型大讨论,其中蒋东皇一举成名,成为大医精诚上的常客。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血型理论已经被更多郎中接受,并开发出一些新技术,而今今年却是外科手术。
薛已的麻醉针术,薛九针各种刀伤的处置办法,李云珍的缝合术,李时珍对手术用药的开发。
还有最新一期的,就是对钝兵器打击伤的探讨,比如气血胸等等。
可以说,医学不知不觉之间,慢慢变成了很多老郎中不认识的样子了。
太医院之中但凡将医学当成终身事业,有一些追求的太医,都去了惠民医院。
不会留在太医院了。
他们按照习惯,都是给皇后这样的贵人开太平方,就是吃不死人,也治不了病的药方。
只是他们也没有想到,皇后的病情恶化会这么快,快到他们猝不及防。
不过让他们承认他们束手无策。
却也难。
无他,他们今日点头了。
明天太医院就没有他们的位置了。
但是让他们说能治也不敢,他们如果说能治,却治不好。
结果只会更惨。
嘉靖是何等聪明的人,见他们犹豫,一瞬间就将他心思猜得七七八八的,一时间血洗太医院的心思都有了。
不过按捺住心中的杀意。
说道:“黄大伴。”
黄锦立即说道:“奴婢在。”
嘉靖说道:“立即派人将薛老太医,陈老太医,已经在惠民医院的诸位郎中都给我叫过来。”
他微微一顿,说道:“顺便,将周梦臣给我叫过来。”
嘉靖其实也知道,周梦臣对医术并不是太精通。
只是他下意思觉得,在很多事情上,周梦臣都能给出一个与人不一样的解决办法,在这个危急时刻,嘉靖自然不能放过周梦臣。
黄锦说道:“是。”
黄锦派人去叫人的时候,嘉靖目光扫过这群太医,冷冷的说道:“一边呆着,等会儿问什么说什么?
老老实实的答话,朕既往不咎,否则-----”
嘉靖并没有说完,只能冷哼一声。
足以将这群太医吓得一身冷汗。
这也是嘉靖之所以不处置这些太医的原因。
拿他们当活病历。
嘉靖将眼前的人都打发了。
心中不由担心方皇后的病,陷入沉思之中,忽然他感觉一只小手,抓住了嘉靖的手,说道:“父皇,母后会死吗?”
嘉靖眼中一冷,以为谁在背后搅舌头,柔声说道:“谁给你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