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决裂(1/2)

第七十六章 决裂 周梦臣见状不妙,先给夏言行礼,随即对王杲行礼,说道:“没有下官的事情,下官就先告辞了。”

二话不说就退了出来,并将房门关好了。

周梦臣站在门外,心中发痒,想听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是最后还是决定立即走。

他有一种预感。

今天有大事要发生了。

周梦臣离开了。

房间里面的气氛并没有缓解,反而越发凝重了。

夏言将上面死死的按着指头印的奏疏扔在桌子上,说道:“王杲,这你的吧。”

王杲伸手将上的指头印抚平,却怎么也抚不平,却见上写着:“请罢复套疏。”

王杲努力了几次都不能抚平,就好像而今两个人的关系一样,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他说道:“你不是已经看过了?

还问我。

朝廷上大概没有人敢冒户部尚书上书。”

夏言说道:“你为什么不跟我商量?”

王杲说道:“我没有跟你商量?

这一件事情我给你说了多少次,我说户部撑不住的,户部撑不住的。

户部撑不住的。

但是你怎么说的?

你从来不当一回事,我再与你商量,又能说出什么花来?”

“而且这不是与你商议吗?”

“此等朝廷大事,岂有不与内阁大学士商议的事情?”

夏言脸色更难看了。

说道:“你这是铁了心要我作对?

你难道不知道,我在复套这一件事情做了多少事情,压了多少筹码,你现在说要罢,你不是要罢复套, 你这是要罢我夏言。”

对于复套这一件事情上,夏言以及是积重难返了。

他很清楚他的政治生命已经与复套这一件事情的成败联系在一起了。

所以,他看到王杲居然请罢复套,内心中有一种背叛的感觉。

是他,与他合作数年的盟友,户部尚书王杲从背后捅了一刀。

王杲说道:“复套,复套,复套,九边百姓的命是命,山东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而今山东五六个县泡在水里,死者不可计数,几十万要支撑到明年夏收口粮,重建几个县城的银子,修缮黄河河堤,等等,没有一二百万两下不了。”

“你说,这笔钱从什么地方来?”

“除却你筹备的军费之外,朝廷哪里还有这一笔钱。”

“我不想朝廷开疆扩土,我不想复套吗?

我说过户部支持不了,就是支持不了。”

夏言脸色有些难看。

他也知道黄河决堤弄的麻烦有些大。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大,问道:“需要这么多钱?”

王杲叹息一声,说道:“我细细问过了。

这一次是积水不退。

如果是洪水一冲而过,而今就能开始重建了,补种一批,明年春天大概百姓就能安置的差不多了。

但是而今却不一样,必须要养这些百姓到明年春天,才能耕种。

几十万人的口粮,已经我算了又算了。”

夏言说道:“那你没有算过复套进行到这里,已经花了多少钱了,运输到前线的粮草,刀兵,各种准备,征召士卒,训练,乃至于深入草原打探情报的将士,复套之战,虽然还没有打响,但是为了这一件事情,战死沙场的将士,已经数以千记了。”

“朝廷竭尽全力,想要打出十年太平。

而今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俺答也知道朝廷要复套,而今他已经征召所有部众,大同一带徘徊不去。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你现在说,不打了。

鞑子就如此听话吗?”

“数年心血毁于一旦,只会让鞑子轻我,从此九边再有安宁之时。”

“事情到了这一步,不管是再难,再苦,也要咬牙撑住。”

“王兄,此刻不能有妇人之仁。”

王杲说道:“我又没有什么要九边罢战,而是不出塞而已,我算过,而今九边囤积的粮草,只要出塞的话,支撑边防还是足够的。

待缓过一二年,再北上不迟。”

夏言说道:“不可能,一鼓做气,再而衰,三而竭。

而今我做了这么多事情,才勉强聚起了复套之势,今日一但罢了,哪里还有下次?”

夏言太清楚不过了。

很多事情,都是要么一次做成,要么就不想再做成。

就好像南朝几次北伐,一般来说都是第一次效果最好。

很多人看夏言权力很大,简直是权倾朝野。

但是夏言自己知道,自己简直战战兢兢,上有皇帝对他的日益不满,下有严嵩心怀鬼胎。

再有朝廷大势一点点在走下坡路。

各种压力都是他一个人承担。

他根本没有下一次可言。

王杲说道:“那就没有办法了?

我不可能看大明百姓嗷嗷待哺,弃之不顾,反而去穷兵黩武。”

夏言说道:“我就不行了,朝廷二十多年的积累,而今一点钱都拿不出来?”

王杲说道:“二十年积累?

简直是一个笑话,而今不是嘉靖二十年了,嘉靖二十年后,陛下修宫殿,做法事,赏赐道人数以万计,重修武当山,动辄罗天大醮,说是为朝廷祈福,福我是没有看见,但是钱却是没有了。”

“写青词的不是你阁老吗?

而今你向我要钱?

我有什么钱?”

夏言脸色涨红,随即一点点平复了下来,沉声说道:“真就一点办法没有了吗?

比如想办法让地方自救。

多承担一些费用,三十万两,还是可以挤出来的。”

王杲似乎不认识夏言一般,冷笑一声,说道:“数日不见,夏阁老心肠如铁啊。

这事情我做不了。”

夏言也知道,将赈灾款项消减大半,其实是会让更多百姓去死。

但是夏言更知道,而今如果放弃复套,造成的严重后果,其实并不亚于减少赈灾款项。

王杲毕竟是财政做多,他以为战事可以因为投入的金钱不一样,会有不同的阶梯效果。

但是事实上,战争就是零和游戏。

胜者拥有全部,败者失去生命。

很多时候多往前线送一捆箭,少送一捆箭就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在夏言看来,黄河决口,是已经损失了。

即便是挽回,也挽回不了多少了。

而复套失败是可以挽回的损失,如果复套大胜,说不定还在在财政上对朝廷有一些弥补。

诚然,这个思路很冷血。

但是夏言作为大明的掌舵人,在而今的局面之下,必须二选一,在他看来,这是对大明最有利的结果。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