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七十章 张居正的野望(2/2)

殷正茂却已经说道:“好。”

随即在他的解释之下,才理解张居正说的是什么。

朱子根本立论是什么。

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完整方法-论。

但是王阳明读书,他发现一个人问题。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其实都是修身。

修身之后,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是有一道深深的鸿沟的。

两者之间,不知道该怎么才能走通。

于是王阳明在这个鸿沟之上,架了一道桥,这一道桥就是心学。

只是心学立功之后,更多是讲究反馈于自己内心之中,是要人人讲良心,人人做圣人。

似乎人人都是圣人了。

整个国家与天下自然就平了。

当然了,并不说心学不讲实际。

但问题是,有几个人能如王阳明那般的境界。

任何学说,大多时候都是说下限的,而不是上限。

比如佛学。

唐三藏取过来多少真经,但是最后发扬光大的反而是净土宗阿弥陀佛,凡念此四字,皆可登极乐。

当然了,而今不是说心学的。

而是张居正发现,周梦臣这套方法-论卡在格物致知之后,似乎可以成为理学的补充。

前者,说心性,后者讲物质世界。

而周梦臣这一套反复论,恰恰是想,如何改造物质世界。

实学之说,盛行一时,但是根基不稳。

毕竟经世济用作为口号是可以的。

但是作为一个学派根本思想,却有一些太浅薄了一些。

这也是为什么实学虽然兴盛一时,但是根本不能与心学相提并论的原因所在。

理学虽然凋零,但是还有很大的群众基础的。

周梦臣的学说如果能将者之间联系在一起,一下子就有了相当多的支持者。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