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冯世叔(1/2)
第二十三章 冯世叔 冯立并没有张叔大这么高的敏感度,不过,他秉承一个数学家热情,也对这个刻漏特别感兴趣。
一方面,冯立对如果周梦臣这种直接在制造源头就引入数学概念,很感兴趣。
之前不能说没有。
毕竟造什么东西,也都会测量尺寸,但是与周梦臣这样做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那仅仅是造一个已经有的器物。
而周梦臣这种办法却是无中生有,完全是根据数学推演的。
冯立在一直主张算学是实用之学,但是他所谓的实学之学,也是解决很多具体的数学问题,比如说清丈田亩,赋税征收,工程建设,粮食运输,等等。
这是冯立完美没有听说过的应有方面。
他自然是感兴趣了。
另外一个方面,却是这个时代数学家的常态。
天文与数学不分家。
几乎上所有古代数学家是能与天文学家划上等号的。
杰出的天文学家,一定是一个杰出的数学家,而杰出的数学家,也一定会努力解决一些天文学上的问题,盖因所有数学的应用领域之中,也唯有天文方面上的数学问题,乃是古代数学应有的最高峰。
但凡想在数学上有所有建树的数学家,都想在天文学上有所发挥。
这也是为什么,明代严禁民间私习天文,却会导致数学水平一落千丈的原因。
冯立这个数学家是有水分的。
明代本来就是数学的低谷期,而冯立在数学上的建树,也不过是在武昌城中有一点点名声而已。
但是要说冯立对天文学没有想法,却是错了。
只是天文学并不是谁都能够搞的。
周梦臣家中的钟鼓楼其实也有一些观星台的特征。
毕竟阴阳官记载灾异之一,也天上各种天象。
比如十三年前,哈雷彗星的出没。
冯立也有观星的习惯。
虽然这个时代,观星不需要一些光学仪器,或者不能说不需要,而是没有。
但是一些计量时间的工具却是有的,否则怎么记载什么时候忽然出现的彗星,或者流星雨。
所以冯立对刻漏是有需求的。
冯立绕着这个刻漏转了几个圈,忽然说道:“贤侄,可否拆开看看?”
周梦臣眉头微微一挑,心中一喜,心中暗道:“已经成了。”
周梦臣知道他已经打开了上流社会的渠道。
大明上流社会是那些人?
如果是在北京,自然是勋贵,皇室,百官。
但是在武昌这个地方,也就是楚王一系,还有当地士大夫,也就是读书人。
冯立看似身份不高,却正好是圈子里面的人。
有了冯立这个一个客户之后。
还怕没有下面的客户吗?
周梦臣立即说道:“世叔有言,侄儿敢不从命。”
立即将周大壮叫过来,他们两个一起动手,将整个水钟大卸不块,周梦臣更是一点点给冯立讲解其中各项原理与数据,有了实物对比,比之前空讲,要容易理解多了。
冯立说道:“这个东西不错,贤侄出个价钱,让人送到我府上。”
周梦臣立即说道:“小侄哪里敢要世叔的钱,既然世叔喜欢,就当是小侄一点点的心意。”
冯立轻轻一笑,说道:“如果是别人,我就收了,反正不值几个钱,但是你我就不能收了。
你称我一声世叔,我总要照顾你一二吧。
这样吧,你去府上,让管家支百两。”
周梦臣听了,一时间不知道该做如何反应了。
一方面感激冯立的照顾,一方面觉得这与他的计划不符。
冯立不是傻子,他自然知道这东西,是不值一百两的,只是看好周梦臣,见周梦臣家境并不富裕,借此照顾一二。
但是对于周梦臣来说,有一百两固然好,但是他的本意,却是想将这刻漏作为一种商品卖出去的。
诚然,武昌城中有钱人是不少,有很多人不拿一百两白银当成一回事。
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的,大多数人全家的家当未必有一百两。
即便士林中人,也不是谁都能痛快的拿出一百两白银的。
如果他收了冯立一百两,也就无形之中将这个刻漏的定价,定为一百两银子,如此一来,整个武昌城中能卖得起的人,又会有多少个啊?
周梦臣说道:“谢过叔父,但是这水钟,实在不值这么多?”
冯立说道:“怎么现在不认我这个世叔了?”
一句话将周梦臣噎着不知道怎么说了。
礼记有言:“长者赐,不敢辞,辞之不恭。”
长辈要给小辈东西,即便不好意思接受,也不能不接受,否则就是非常没有礼貌的事情。
周梦臣既然叫冯立为世叔,当做长辈。
就不能随便拒绝长辈的赏赐。
“冯先生,我觉得你是误会周兄了。”
张叔大说道:“冯先生有所不知,周兄身上还有另外一个差事。
恐怕他今日请冯先生来,也是有所求于先生。”
冯立听了,有些疑惑,说道:“哦,飞熊在县衙还有什么差事?”
张叔大说道:“我听说,周兄而今也掌管养济院,但是吴县令却没有给周兄一分钱。
恐怕养济院而今的钱粮都是周兄自己垫的,周兄今日造出来这些东西,恐怕就是想让先生帮忙找些出路,还让他能补贴养济院。”
冯立听了,转过头问周梦臣说道:“可有此事?”
周梦臣疑惑的看着张叔大,心中暗道:“这些事情,张叔大是从哪里知道的?”
周梦臣做的事情,虽然不能说隐秘万分,但也没有大鸣大放,他很疑惑是怎么传到了张叔大的耳朵之中。
只是而今冯立垂问,他也不敢怠慢,心怀忐忑,却也只好说实话了。
于是他一五一十的将事情说了。
冯立皱眉训斥道:“我当时说推荐你去钦天监,就没有这些破事了。
这吴某人------”
冯立冷哼一声,表示对这个眼睛之中只有钱的吴县令不屑。
周梦臣说道:“世叔说的是,只是周家十几代的经营,不可从我而绝。”
周梦臣再次抬出孝道这个招牌。
此刻周梦臣有一阵担心涌上心头,他担心冯立会不高兴,会不会弄巧成拙,将事情给搞砸了。
冯立语气严厉,说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虽然而今有很多人经商家产数万,但这不是正道,一个县令就能让其大出血,乃至于家破人亡,唯有报效君王,走仕途,才是堂皇正道,你有此巧思,正应该上报家国,下报父母,岂能因为区区铜臭,而误入歧途?”
周梦臣心中暗道:“完了,恐怕冯立不肯帮忙了。”
语气之中,失落与沮丧有些遮掩不住,道:“世叔说的是。”
既然如此周梦臣也不能得罪冯立,心中却再想其他办法了。
不管是做实验,还是做别的事情,失败从来是多数的,成功反而是少数的。
周梦臣的心态很好,此路不通,再找别的就行了。
却不想冯立语气一转,说道:“念你年少无知,也是为了正事,济贫惜弱,也是儒者本分,这样吧,你这水钟,我就不给你钱了。”
冯立转过头对李子文,说道:“子文,你觉得这东西如何?”
李子文闻弦音而知雅意,他对周梦臣算学之道,也是有几分佩服的,也不在乎一点点小钱钱,说道:“不错,只是外面的雕工差了一些,外面素了一点。
木材的材料差了一些。
这样吧,我家出木材,你只需做出一个胚子。
给你十两银子,我会让管家安排的。”
周梦臣虽然不知道李子文是一个什么身份,但是能看得出来,这李子文是三人之中最为豪富的一个。
从冯立对李子文的态度来看,似乎李子文的身份还在冯立之上。
冯立如此推荐,想来李子文买了的效果,要胜过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