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八章 辽东之征(1/2)

第八章 辽东之征 周梦臣见杨博犹豫,身体微微前倾,说道:“我之前说的不变,王崇古调任辽东巡抚,不过戚继光要为辽东总兵官。

征讨土蛮一战,一切由戚继光负责,会从京营,浙军,河朔征调数万人马。

海路供应粮草。

这一战打下来。

你我都好。”

杨博当然知道,这一战打下来。

杨博也能解套。

但是辽东这一块地盘,却未必是自己得了。

不过,这也正常。

大明王朝毕竟还没有到分崩离析的地步。

所谓那个地方是谁的地盘,只能在这省,谁的势力占上风,而不是说整个省全部是他的人。

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最多不过是主动权而已。

杨博衡量得失,发现损失并不是太大。

晋商在军事上从来不是太占优势的。

只是他有一些不明白周梦臣的做法。

在他看来,大明国力恢复,四方夷狄自然不敢侵犯。

而如果贸然开启与土蛮部的战争,却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买卖,因为与蒙古人的战争,从来是容易开启,却不容易结束。

土默特部已经演示了定居的结局,土蛮部决计不会重蹈覆辙的。

很可能见打不过,撤退到草原之上,那时候战事反反复复,让周梦臣立下的目标更加无法达成了。

杨博沉吟一会儿,问道:“飞熊啊。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辽东之役一开,恐怕覆水难收啊。”

周梦臣说道:“欲和必先战,能战方能和。

只有一场大胜,才能打出几十年的太平。

我意已决,杨兄你的意思是-----?”

周梦臣也明白这一战地风险。

但是他设想了上中下三种情况。

最下,土蛮汗望风而逃。

根本不与大明交兵。

戚继光出塞大军,只能在草原上游荡一段时间回来,劳民伤财,战而无功。

面对这种情况,周梦臣所想的对策,就是册封长白山中的女真部落,将这些女真部落安置了蒙古人弃地上,用他们做缓冲。

然后以大军之威,与蒙古人谈判。

想来虽然不能达成太好的结果,一份十年,或者十几年的和平条约,还是能够达成的。

只是要付出一些东西了。

其中,就是双方打了一仗,土蛮汗不敌逃遁。

追之不及,如此就可以令土蛮汗称臣。

封一藩王。

以羊毛罐头贸易的故计慢慢将蒙古人纳入大明的经济体系之中。

最上,就是蒙古人大出兵,来一场大会战。

将蒙古一扫而空,饮马北海。

漠北臣服。

不过,这个可能性,周梦臣仅仅是想想而已。

只是不管周梦臣怎么估计,他也不觉得这一战能输。

步卒火器配给率最少也有五成,又有成建制的数万骑兵。

源源不断物资从海上运来,沿着辽河北上,缩短了很长的运输线。

甚至在东北平原上决战,陆路运输并不比从大同到青城远。

大明财政虽然不多,但几百万来的军费还是有的。

杨博说道:“我还能有什么意思?

遵命而已。”

周梦臣说道:“你我同心,土蛮有什么可惧之处?”

其实只要大明上层的政争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蒙古人根本不算什么。

这边安置好了。

刚刚送走了杨博。

张居正就过来了。

张居正也没有废话,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说道;“户部财政改革总要有一个大概章程吧。”

周梦臣沉吟片刻说道:“现在户部职能,大概掌管户口版图,田赋,赋役,支出官俸,宗禄。

总督粮仓。

管理库藏。

但是管理上设十三司,分别对应十三省。

这样做看似对应每一省方便多了。

但是实际上,造成了各地赋税不一,情况不明。

而且同样的赋税,在不同省份都不一样。

今后,我准备将户部除却田赋之外的赋税。

全部剥离出来,分设各司一一对应。

并令各省在布政司下面增设衙门以对应。”

“而各种杂税,盐税,铁课,商税,渔科等赋税都要统一整理,而今朝廷钱大抵是够用的。

有些不便之处,就酌情增减。

务必以便民为上。”

“对了。

这些杂税之中,从今日开始也要分地方税与中央税,尽量将那些上下幅度比较大,难以征收的赋税,作为地方赋税,而那些数量巨大,容易征收的赋税列入中央税。

今后所有赋税最少七三分成,中央七。

地方三。”

“最重要的取消一切,地方之间的调度。

建立起,省,府,县,三级财政体系。

至于这三者之间如何分配。

就看你的想法了。”

“我准备在户部下面设国库司。

今后,各衙门的银子与银行储备金都会存在国库司之中。

各部用钱的时候,可以凭借单据。

从国库司领取。”

周梦臣将自己的想法洋洋洒洒说了很多。

总体上,是规范所有赋税。

最少让地方上征收的所有赋税,都在户部掌控之中。

将大明的分散的,去中心的财政体系,重新成为以中枢为主导,层层分配的财政体系。

实行大中枢财政的计划。

特别是国库的建立。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