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章 当年故人(1/2)

第二章 当年故人 当然了,不仅仅是晋商对周梦臣不满意,周梦臣何曾对杨博满意了。

因为避嫌的原因,他将军事改革让杨博来做,在他看来,这一次军事改革乃是大明一切的基础。

毕竟没有军事实力保驾护航。

进行内部改革是非常危险的。

军事改革很重要。

非常重要。

但是杨博是怎么做的?

敷衍了事。

根本没有将政策落实到底。

是的,西北将门,与云南沐家都是大难题,但是除却西北西南,其他地方军事改革,杨博做好了没有?

没有,辽东的问题就是相当大的。

杨博也通过军事改革搞出来一些能打的军队,合格的将领。

但问题是,周梦臣要的不是一些,而是全部。

虽然除恶务尽,在政治上有些绝了。

但是军队是要上战场的。

要求每一支军队都有相当的战力,在周梦臣看来是一件不能再基础的要求了。

别的不说,在打仗的时候,周梦臣在京师看,这里列了好几个营,觉得优势在我。

下令进攻。

但是谁知道,这几个营之中,只有两三个营有战斗力。

但实际上,我军人数比敌人还少。

如此一来,这一场大败算谁的。

决策者不可能完全知道,同样一个营下面,到底有多大的区别。

所以周梦臣希望看到所谓的军队,都有最基本的战斗力。

还减轻决策者的难度,否则打仗之前,先要将大明所有军队进行一次摸底调查。

然后详细分析。

那些军队能打,那些军队不能打。

等一切准备好了。

战机早就过去了。

但是杨博这里也觉得有意见。

因为一直以来,大家都是这样过去的。

一些杂兵少领饷银。

杨博这一整顿,辽东军的实力增强了,最少鞑子不会轻易破关,辽东百姓大多数时候都可以安枕了。

已经比之前好多了。

但是对于周梦臣想要的结果,却是差得太多太多了。

于是,双方利益纠葛之下。

走到了他们之前没有想过的道路。

周梦臣没有想到。

他在内阁之中第一个敌人,不是别人是杨博。

这让他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但是周梦臣而今在内阁首辅任上,还没有坐稳。

地位不稳的情况下,周梦臣也用不了什么雷霆手段。

而且他与杨博的情分还在。

所以,与杨博来回商议了好长时间。

最后,以王国光担任鸿胪寺卿,张四维掌管新建立的户部银行司。

成为管理银行的官员。

让晋党两员大将的进步,换来杨继盛担任户部尚书。

并主持推行了银行法。

周梦臣很清楚他与杨博之间的恩恩怨怨,现在还没有完,将来比如有下文。

不过,这让周梦臣对于一件事情开始警惕,那就是资本的力量。

晋商集团似乎正在向一个资本集团演化。

而他们天然不在乎国家,不在乎朝廷,一切以赚钱为要。

这种动力,固然可以让周梦臣省很多事情。

但是将来未必不会与大明朝廷的利益起冲突。

然周梦臣思考一些问题。

那就是让资本家代替士大夫,成为大明国家支柱,对大明朝廷真的好吗?

这个问题,之前周梦臣没有多想。

他本能的觉得,大明士大夫代表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

是一定要淘汰的。

而先进的工商业资本力量,代表着未来的希望。

周梦臣自然要大力扶持。

但是晋商这样的举动,让周梦臣不得不思考。

这些资本家当政之后,会不会作价将大明朝廷给卖了。

只是,政策不能朝令夕改。

周梦臣这么多年,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自然不能随意改动。

同时,周梦臣也清楚,在进步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需要做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

只是很多事情,都是有先后的。

这个问题,要先放一放。

而今他要做的还是,先让大明社会适应先进的生产方式,至于之后的问题,将来再说不迟。

这一件事情说完之后,周梦臣随即问起了黄河的事情。

张居正叹息一声,说道:“最后下面吵的厉害,很多人支持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河运两保之策。

我压力也很大。”

周梦臣冷笑一声,说道:“说到底是还是善财难舍。”

周梦臣调查的清清楚楚。

运河与黄河之间,很多问题是难以兼顾的。

可以说两者一起进行,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

越来越难以解决。

以至于积重难返。

当时,而今的人不会在乎这个问题。

他们在乎的是运河带来的财富。

毕竟即便真的到积重难返的时候,也是几十年一百年后了。

甚至对于有些人来说,黄河决口关他们什么事情。

即便黄河真决口了,他们也有门路先走一步。

或者在城中有自己的大院子,只要不是一下子将全城给淹了的大难,都影响不到他们。

之前也说过了。

江淮一带的城池本身就有防水功能,很少有洪水,能将整个城池给淹了,最多是漫进去一些水而已。

对这些富贵人家来说,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就好像新-冠肺-炎对于大富豪们也不会造成什么伤害一样。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