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七章 金融整顿(1/2)

第一百零七章 金融整顿 人都是会变的。

只是周梦臣的变化,更让张居正感到奇怪。

他之前觉得周梦臣杂学不错,数学不错。

才能也不错。

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才知道哪里是不错,分明锥在囊中,其末必现。

之前觉得不错,是周梦臣遇见的也就这些小事而已。

而今才知道,周梦臣在这方面的学问,是如何之深。

而今张居正对周梦臣的一些思路,也难以理解。

虽然周梦臣与张居正都算是改革派的。

但是张居正更多是在传统框架之内思考问题,在田亩,赋税,赋役。

等土地上思考解决方案。

对于周梦臣的天马行空,根本掌握不住了。

周梦臣没有想到张居正想了这么多。

而像从前一样,说道:“其实我不知道户部是怎么想的。

有一笔钱,就在哪里放着,居然不收。”

张居正说道:“你说的是?”

周梦臣说道:“我说的是银行。”

周梦臣其实不止一次,想推动大明制定关于银行的政策。

但是奈何,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根本推不动啊。

整个收税模式并不复杂,但是户部很多漠北就好像是眼睛瞎了,耳朵聋了一般,就是不去做。

周梦臣之前方案,都是空悬在这里。

周梦臣也无可奈何。

毕竟,他毕竟不是户部尚书,多几句嘴,也就罢了。

周梦臣也算是高级官员了,自然有发言的权力。

但是一直指手画脚,就不对了。

方钝在的时候,还会在这方面下力气,毕竟是钱啊。

但是在方钝下台之后,对于这新鲜玩意,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做。

也就不管了。

毕竟做错了,是要承担责任的。

做好了是别人的功劳。

如此一来。

其他的事情什么也做不了。

所以,谈起搞钱,周梦臣一开始就想到了这里。

一句话,就是制定银行法。

要求各地银行出储备金。

然后收银行票据的印花税。

周梦臣很清楚,黄河银行,四海银行,江南银行等银行。

所有银行资本已经有万亿两上下了。

当然了,说他们有这么多的资本,并不是有这么多的现金。

之前银行变得戏法也说了,这里不多讲了。

但是不管银行怎么运作。

只要让银行运作之中插一手,决计可以搞到数百万两之多。

而且周梦臣也知道,其实还有很多商人,要搞银行。

毕竟,大明商人可不仅仅是晋商,与徽商。

还有江南商人。

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商人团体,其内部本身就有一定的融资渠道,但与银行是没有比的。

放宽银行准入制度,采取保证金制度等。

周梦臣甚至准备,让这些银行在京师设立总部,并在必要的时候组建银行团,做什么?

自然是做政府的生意。

现代国家发展,哪里有不举债的。

周梦臣好歹要将一个国债市场给搭建起来。

当然了。

周梦臣也觉得太过简陋。

有太多的漏洞了。

但是无所谓。

将来一代代运转下来,自然会完善的。

同时,也算是给大明后世君王有更多的政策余地吧。

别的不说,再遇上没有钱打仗的时候,可以借钱。

在这些银行没有破产之前,大明可以有更多钱用。

最少不至于搞什么三饷了。

同时,周梦臣也准备下令搞一次,针对执法。

针对的不是别的。

就是高利贷。

毕竟,大明律严禁高利贷,利息最多能与本金相同。

不能超过。

但是律法不执行,就是一纸空文。

而且执行了也无用。

毕竟一阵风过去,该什么样子,还什么样子。

最多换了一个人放高利贷而已。

而今有了银行这个新渠道,但是垃圾不打扫,他们不会自己消亡的。

银行这东西虽然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对于市井小民来说,还是有一些陌生。

所以那些典当铺。

金银铺还大量存在。

当然了这也有银行门槛太高,数量太少的缘故。

周梦臣准备在全国范围之内,进行一次大扫除。

将这些放高利贷店铺全部给办了。

别的不说,单单这一场大案下来,周梦臣就能捞上一笔。

或许有人要问。

这些店铺。

从来不是一般人能办的。

都是地方有力人士开的。

周梦臣这样来一大清扫。

他不怕很多地方都打扫不到。

周梦臣自然不怕了。

第一。

很多事情都不是一次就办好的。

周梦臣也没有这种幻想。

第二,对于清扫这些人店铺需求,周梦臣其实并不大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