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零五章 内阁第一事(1/2)

第一百零五章 内阁第一事 文渊阁面临一场的扫除。

几个房间被收拾出来了。

其实,文渊阁作为藏书楼,可利用地办公区域并不多。

而嘉靖一朝。

内阁成员并不多。

而这一次增加到了五个,原本的房间都不够用了。

而且增加的人员,并不仅仅是内阁成员。

周梦臣改革之中,原本没有定职的内阁阁员,有专门的分管,自然也要配有专门的属员。

真要说起来,每一个内阁大学士,有几十个属员一点也不多。

毕竟朝廷这么多事情,单单是传送文书,就要站好几个。

比如圣旨,一封圣旨,从拟定要发出。

需要很多流程。

皇帝的旨意,形成底稿,存档,用印。

发出。

等等。

内阁一天不知道发多少封圣旨。

还不同规格的圣旨,用不用的流程。

总之,单单圣旨这一项就需要专门有人来回跑腿。

每天在文渊阁,西苑,这尚宝寺,等地方来回跑路。

更不要说其他任务,分拣文件,查找资料,等等。

所以,内阁在周梦臣改制之后,别的有没有成,还看不出来,人一下子多了。

加上服侍的太监们。

处理一些生活上琐事。

整个内阁人员,一下子超过百人。

甚至算上一些格外的,不在文渊阁办公的书手。

这话人数还要翻翻。

这也是自然的,有时候一个机构有没有权力,看他的人手就能看出来。

好在文渊阁都是木制建筑。

只需用木板在文渊阁之中重新隔出来几个房间,扩充一些建筑,也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周梦臣在与几个大学士一并说话的时候,周梦臣分外怀念后世的会议室。

几个人都在周梦臣的值房之中,本来不大的值房,让人有一种转身都难的感觉。

周梦臣寒暄几句,就进入正题说道:“诸位,内阁百废待兴,有了诸位入阁,我也算是可以松一口气了。

闲言少叙,这是我新内阁的章程,诸位可以先过目,如果没有什么意见,就安置这个来安排工作了。”

“这-----”

高拱看了周梦臣递过来的章程,顿时站了起来。

说道:“陛下居然答应了?”

一般人或许看不出来周梦臣的用意,奈何这里的所有人都不是一般人,又怎么不懂,其中惊天动地的变化,甚至可以说,如果正能按周梦臣的办法做下去,大明历史就能从今天划分成两个阶段。

对于周梦臣的做法,不管是对高拱,还是张居正,都是非常有利的。

毕竟,不管是高拱,还是张居正,内心之中都是有一篇大文章的。

即便杨博与他们思想有些出入。

因为比起少壮派,周梦臣,高拱,张居正,杨博年纪有些大了。

对改革这一件事情,其实并没有不那么上心。

但是处于文官的本能,他依然是想让文官的权利更大一些。

而周梦臣做的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整个处理政务的中枢,已经在内阁了。

虽然最后还是要让嘉靖批准,甚至嘉靖用最后的否决权的。

但这些就慢慢地变成了名义上的了。

毕竟大明那一天都有很多的事情。

如果嘉靖真愿意完全对接内阁所有事务,那就嘉靖除非与太祖皇帝一般,每天鸡鸣就起来了。

深夜才入睡,依然有一些奏疏批阅不完。

否则内阁权力在政治上大大加强了。

周梦臣说道:“陛下自然是有条件的。

不过,这之后再说,而今要做的时间,尽快处理好眼前的事情,安置新规定,首辅总览全局,各大学士分掌各部,奏疏上来,先到内阁,令中书舍人分类。

各部事务,各大学士拟票,在会试上通个气,然后转给司礼监,司礼监代陛下批红,然后转入尚宝寺用印,下发圣旨。

而如果下面部务牵扯太多。

则召开内阁会议,由我主持,联合所有的大学士沟通解决。”

“今后,我们就按这个规矩来办。”

周梦臣说的好像,首辅的权利一下子变小了。

似乎只有在各大学士发生冲突之后,才主持内阁会议的权力。

但实际上,周梦臣有一个特殊的权力,那就是代表内阁,与嘉靖商议国策的权力。

还有发起内阁会议的权力。

作为内阁首辅,自然也要插手各大学士下辖事务的权力。

但不到关键时候,这权力不能用的。

毕竟每一个大学士都不是寻常人物,随意插手别人的权力范围,那是在找事。

不管怎么说,周梦臣也没有改变内阁的权力结构。

也就是说,周梦臣仅仅比其他大学士高半阶,双方没有从属关系。

更多是合作关系。

嘉靖也不可能让这内阁之中。

有一个真正的主官。

本质上,而今周梦臣设计的内阁制度,根底上是群相制。

张居正自然没有反对周梦臣的意思。

说道:“还请首辅示下。”

高拱没有说什么话。

但是目光也看向了周梦臣。

至于杨博与周梦臣毕竟是盟友。

双方最近关系疏远了。

但依旧没有闹崩。

也反对周梦臣的意思。

其实,周梦臣拿出来的内阁新章程。

已经镇住他们了。

这是他们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历史上张居正为什么被那么多人反对,很多反对张居正的人,也都是忠正之臣。

原因就在于张居正越权行事。

张居正自己都说,他非相,乃摄。

张居正的权利远远超过了内阁首辅的正常权利,甚至比而今周梦臣增加之后内阁首辅的权利都大。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张居正的权利已经逾越了臣子本分。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张居正的原因。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