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火器时代(1/2)

第二十三章 火器时代 李儒到底是历练出来了。

在大同的生涯 ,给李儒带来深刻的变化,此刻的李儒说是天下名将,有些夸张了。

但是说李儒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却是毫无问题的。

李儒长期带来神机营,对周梦臣的很多火器使用原则,非常了解。

其实李儒说得这些,都是周梦臣确定原则,戚继光具体执行的。

但是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提前原则的人才重要。

而且弟子的功劳作为老师的功劳,也是很正常的。

即便戚继光在这里,他也不会反驳。

因为在戚继光看来,周梦臣这个提出这些概念的人才是弥足珍贵。

他不过是一个打下手的而已。

不过,这些东西对嘉靖来说,却似懂非懂的。

只是出于权力的本能,嘉靖一下子抓到了重点,他说道:“你的意思是,军队训练都一个标准?”

李儒说道:“是的。

周大人称之为军队操典,很多东西都是统一的。”

嘉靖说道:“那么临时换一个将领,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李儒并不是傻子,他听嘉靖这样问。

也明白嘉靖是什么意思,他偷偷咽了一口口水 说道:“如果是熟悉操典,并且在指挥之中,按照操典来,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

嘉靖点点头,说道:“一般来说军中火药存几日?”

李儒说道:“七日。”

嘉靖心中豁然开朗。

他心中暗道:“一定要推进火器在军中的使用。”

嘉靖内心之中,甚至有一丝懊恼暗道;“我为什么今日才发现这一点。”

嘉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断,决计不是因为如此能够提升大明的战斗力。

而是能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能力。

首先统一操典,能够让军队将领调换上方便多了,如此一来,也增加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能力,其次,火器的使用,对火药的依赖性大大增加。

一旦断掉火药,这军队的战斗力,还不如寻常军队。

这也是容易掌控的地方。

嘉靖对这种改编之中的战斗力要求并不高,能维持住就行了。

更重要的是他对军队的掌控能力。

这才是他最想要的东西的。

嘉靖说道:“丰国公,朕听说,你与周梦臣是儿女亲家。”

李儒立即明白嘉靖是什么意思,说道:“陛下,正有此事。

臣家与国同休,臣有今日,也是陛下提携,臣不管与谁结亲,都是陛下臣子,如果陛下觉得这一门婚事不好,臣立即去退了。”

李儒很明白自己的身份。

无论如何也都是勋贵一方的,是皇帝一方,他与周梦臣的交情再好,也不可能改变这一点。

嘉靖微微一笑,说道:“周大同这孩子不错,想要从武,说不定将来还有你这个岳父照顾的。

朕怎么会毁人姻缘?

不过,有些事情不用说出来,记在心中便是了。”

“臣明白。”

李儒说到。

他心中暗道:“周兄,对不住了。”

虽然嘉靖看似随便一说,李儒决计不敢随便一听。

李儒其实很早就感觉到了他不应该与周梦臣走的太近。

所以这几年,他已经努力与周梦臣拉开关系了。

但是有嘉靖这一句话,就知道李儒做的还不够。

既然退亲不行,那么李儒必须做出几件事情,让嘉靖知道,他与周梦臣不是一路人。

嘉靖很赏识李儒识趣,毕竟是世家子弟,很多事情都是从小都知道,根本不用说的太明白。

嘉靖说道:“朕欲改易军制。

勋贵之中,也就是你能承担大任,好自为之,好自---为之。”

嘉靖在最后一句话,加了一个重音。

随即让李儒出宫。

李儒走在皇宫之中,心中回想自己与周梦臣在武昌在大同在京师的种种。

不知不觉就已经来到了宫门处,看着巍峨的皇城。

李儒心中暗道:“周兄,对不住了,谁让我是李儒,是丰国公。”

李儒一出生,就担负着丰城侯府的期望,而今陛下有这个意思,他不能违背。

他必须想办法背刺周梦臣一刀,来证明自己的立场。

然后才能得到奖励。

未来勋贵之首。

周梦臣如果知道,他的建议,反而给自己带来如此损失,就不知道,他后悔不后悔了。

李儒与周梦臣的友谊,走到而今,似乎是走到了尽头。

而张居正与周梦臣的友情,也陷入很尴尬的地步之中,就是因为张居正来见周梦臣。

将徐阶的意思告诉了周梦臣。

周梦臣自然大怒。

他处心积虑,就是为了进京。

不进京,周梦臣不管做得多好。

影响力多大,也都是别人的棋子。

而今徐阶一杆子让他去治河。

他固然同情黄河两岸的百姓,但是黄河是如何难以治理,他也是知道。

要知道,他当初跟随刘天和学习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一些黄河治理的问题。

可以说,如同是简单的维护,一年乃至半截都可以。

当年刘天和就是用了半年的时间,将整个黄河北岸都清理了一遍,加固了堤坝,但是治标不治本,到了而今是完全不行了。

如果想从根子里治黄河水患。

十年都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了。

百年为计,都不过分。

毕竟,那可是黄河啊?

周梦臣怎么能不怒啊?

周梦臣说道:“叔大,这是你的主意?”

周梦臣愤怒之余,也能感受到徐阶那边将他拿捏的死死的。

因为周梦臣愤怒之余,他也有不忍之心,对黄河两岸百姓的不忍之心。

他内心之中很清楚一件事情。

在治理黄河这一件事情上,估计没有人比自己做的更好了。

这种自信。

是他一件件难办的事情办下来的自信。

大型工程,不仅仅要理论指导,还要有执行能力。

组织能力。

前者,周梦臣很自信。

他虽然对水利学专研不深,但是他自信用科学方法,利用之前的资料,一定会得出最好的方案。

至于后者,大型战争打得是什么?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