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十七章 徐阶vs嘉靖(1/2)

第十七章 徐阶vs嘉靖 嘉靖正思忖之中,黄锦来报,徐阶与内阁一行求见。

嘉靖说道:“让他们进来。”

片刻之后,徐阶,严讷,袁炜都已经到了。

行礼过后,严讷与袁炜就好像是雕像一般站在徐阶身后,徐阶说道:“陛下,今年年景不好,正是青黄不接之时,特别是顺天府,已经有大量饥民涌入京师。”

嘉靖说道:“内阁准备怎么办?”

徐阶说道:“臣等商议过,已经令顺天府开仓赈济。

令户部安排粮食。

着鸿胪寺外拨银子三十万两,专司赈灾用。”

户部从来不是管全部钱财。

各部其实有自己的小金库。

但是外朝所谓大金库,也就是户部太仓银,太仆寺银,还有刚刚成为大明财政另外一个中心的,海关银,也就是鸿胪寺银。

虽然徐阶与周梦臣在很多事情不对付的。

但是双方斗归斗,但是在国家大事上,还是有一定默契度的。

毕竟虽然可以说徐阶种种不是,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

那就是徐阶的心中是有国家与天下的。

即便徐阶拦住周梦臣上升之路,也未必全是争权夺利。

更多是徐阶觉得周梦臣很多手法,太激进了。

不足以掌控天下。

而今看来,周梦臣做的很多事情,可让徐阶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嘉靖看着徐阶,说道:“准。”

嘉靖已经习惯了,徐阶在自己面前说的。

在他看来,就是废话。

原因很简单,徐阶在向嘉靖禀报的时候,很多事情都已经做出方案了。

甚至还有好几个方案。

朝廷大事经过徐阶的处理,到了嘉靖这里成为了选择题与判断题了,从几个选项之中选一个。

或者对一个方案说准与不准。

这让嘉靖很舒服,很方便。

但是嘉靖也知道,这种方式,其实将他干预朝廷权力消弱了大半。

徐阶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更是每天事无巨细的来禀报,一副万事皆决于上的摸样的。

但实际上,嘉靖的所有决断都是在徐阶的框架之中。

而嘉靖也不得不重视这些。

原因很简单。

内阁权力是嘉靖放权一点点喂大的。

而今是也很消减了。

权力放出去容易,想要夺回来,非要一场政治冲突不可。

而嘉靖又不能通过内阁内部纷争牵制徐阶,嘉靖如果自己再多操心,很有可能一觉醒来,天下大权就不在手中了。

徐阶说道:“圣明无过陛下。”

这一句话在徐阶的嘴里真成为一句客气话,他继续说道:“陛下,宁县再次地震。

臣已经令陕西,河朔两省出粮食三十万石,羊二十万头,用于赈灾。

一切按照以往之成例。”

宁夏这么地方,地震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几乎是隔三差五地震。

都已经习惯了。

宁夏百姓习惯不习惯不知道。

但是官府处理这种事情,已经有一定之规了。

唯一不一样的是,随着河朔省渐渐安定下来,已经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协助处理外省的事情了。

比如往宁夏运输粮食,之前都可怜巴巴的将粮食从关中一点点的运输到宁夏。

而今却可以通过黄河水道很轻易的运输过去。

甚至河朔省往宁夏省运输粮食,比关中更容易。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时代宁夏是属于陕西的。

不可能陕西自己不出力。

嘉靖说道:“准。”

随即徐阶又说了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辽东战事,因为有杨博在,大规模战事没有了,但是各种小摩擦,却是一直没有断绝过。

而辽东方向,也是大明北方唯一边患之地了。

还有西南土司的问题,毕竟西南土司一直都没有这么安稳。

隔三差五就要造反,就要用兵。

嘉靖也都习惯了。

而且所谓问题,徐阶都在后面详细解说了解决方案,而且不只一个,说是内阁同僚们一致同意,但谁都知道,那是徐阶自己的意见。

忽然在一个问题上,嘉靖发难了。

嘉靖说道:“黄河是怎么回事?

怎么还没有修好?

这都两年了。”

徐阶说道:“嘉靖三十七年秋,黄河决口,河决十二口,情况危急,当时以保全生民为要,并没有第一时间堵住决口,但是在去年,河道总督报告,有数道缺口,宽得里许,水流湍急,巨石推下去,能够立即冲到里许之外。

施工难度非常大,再加上去年也多雨水,黄河其他河段也很危险。

好在决口是南岸决口。

影响不如北岸大。

也就暂时搁置了。

今天北方普遍大旱。

不仅仅顺天府报旱,陕西也报旱。

湖广也有旱情。

黄河水位下降。

正是动工的时候,固然河道总督要求增加大工拨款,三百七十五万两。”

“陛下的意思是?”

嘉靖冷笑说道:“河道总督王廷辜负朕恩,着立即下狱。

另派有司清查河道总督衙门,看看他们都做了什么事情。”

徐阶说道:“臣遵旨。”

徐阶对这个局面也是很有准备的。

这一件事情甚至是徐阶故意让嘉靖知道的。

时间一长,嘉靖对徐阶算是门清,而徐阶对嘉靖何曾不是摸得清清楚楚啊?

嘉靖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感,彰显自己的君王权威,定然是要将内阁的意见之中,挑出一两个否定。

但是对于一些赈灾啊,军国大事上,嘉靖也不会乱来的。

或者他不敢乱来,毕竟当初嘉靖勤政时候积攒下来的处理政务的能力,在长时间殆政之中,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他根本提不出比徐阶更好的方案。

但是在人事上,嘉靖却有超出常人的敏锐感。

前文说过,河道总督王廷这个人。

既不是徐阶的人,也不是严嵩的人。

在徐党与严党之间,可谓左右逢源,一直到了今日。

处理起来,不会有太大的动静。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