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八章 开中法怎么办?(1/2)

第八章 开中法怎么办?

“具体数目还在核准之中。”

林润说道:“估计在三百万上下。”

周梦臣听了,有些皱眉。

说道:“仅仅有三百万两?”

这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在周梦臣看来,盐税有千万之数,是基本操作。

进行改革之后,怎么才三百万两?

林润说道:“今年两淮产量在一千二百五十万石。

一小引四钱银子。

大引八钱银子。

一共在三百万两上下。”

周梦臣听了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是他自己想错了。

以为这是四个盐运司的产量。

大明产盐的地方,也就是长芦,山东。

两淮。

这是产盐大区。

平日这盐运司不是一个人管理的。

但是在鄢懋卿的时候,因为严嵩的原因,鄢懋卿一个管了四个盐运司,也就是两淮,两浙,长芦,山东。

而徐阶是什么人,是最守规矩的人了。

他决计不可能这样破坏国家制度,故而,林润即便是徐阶的爱将,也只能掌管两淮盐运司。

不过,也不错了。

所谓两淮盐,天下咸。

长芦盐场后世一度超过了两淮盐场。

但是而今却不是这样的。

两淮盐场才是大明最重要的盐场,产盐占据了天下一半,甚至更多。

甚至周梦臣而今觉得,这个的产量,而今要超过其他所有盐运司。

不过,想到这里,周梦臣又皱起了眉头。

如果按周梦臣的估计,全天下的盐税能有五百万两就错了。

五百万两并不少了。

但是比起宋代的一千二百万贯,已经周梦臣千万两级别的盐税。

还是差了不少。

林润说道:“大人依旧不少了。

如果想再增加盐税,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全部官营。

只是这未必是一件好事。”

林润严格遵循了,降价不降税,并整理了盐业之中的种种漏洞,形成了一整套围绕盐场征税的办法。

一言以蔽之。

林润而今征收的赋税,都可以称为场税。

也就是在盐场直接征收的赋税。

但是真要说起来,盐商的利润依旧很大。

即便盐税降到三文,但是陕西等地内陆的盐价,估计还在十几文,乃至更多。

一部分是盐区限制。

大明每一个盐运司都有自己行盐的范围,就好像是经销商一般,不能超出这个范围贩卖官盐。

所以两淮盐运司占据最大的范围,几乎在大明精华地带,都是两淮盐运司手中。

这种割裂的市场。

让两淮盐运司降价,与其他盐运司关系不大。

另外一部分,自然是运费的问题了。

这种商品价格能翻上几翻,虽然运输在这个时候长途运输是非常耗费精力乃至于人命的事情。

但并不以为这盐商就不赚钱了。

宋代的盐业政策,几乎管理到了卖盐的每一个环节。

所以盐业整个产业链的利润都在朝廷手中。

故而,有一千多万贯的盐税。

但是明代的盐业政策就不一样。

最少没有全部掌控的想法。

朱元璋本来就不是这样的人。

而且大明实行开中制,让人运粮食到边关,然后拿了盐引到盐场领盐。

这里面其实也有附加给盐商强制劳动的义务。

所以盐税也不算太高。

大明盐税长期在一百万两浮动。

固然是有贪官污吏的时候,但是大明前期的时候,盐税也不过是两百万上下。

而今盐税能有五百万上下,其实也就随着人口生长,百姓增多。

对盐的消费增多,而造成这个样子。

如果想让盐税再次攀升。

最好的办法,是在各地设盐店,再增一次税。

或者干脆,维持原来的盐价不变,七文钱之中,有六文钱是税,盐税能翻两翻。

一千五百万两还是有的。

只是,周梦臣看着林润。

林润有一些紧张。

周梦臣长叹一声,说道:“如此也好。”

对于一些人来说,盐价高几文低几文,没有什么关系。

就好像是江南百姓一般,大部分江南百姓不敢说多富裕。

但也不将一年几十文钱的卖盐的钱放在心上。

但是很多偏僻贫苦的百姓就不一样了。

他们赚一文钱都难,盐价降下些,说不定,能让百姓多吃上几口盐。

而人不吃盐,是会生病的。

贫且病是让底层百姓家破人亡的。

周梦臣又不是嘉靖。

对于嘉靖来说,他恨不得将每一文钱都征收上来。

但对周梦臣来说,搞钱的门路是非常多的。

他也不用为了赋税,与百姓争最后一口吃的。

更不要说,林润不管怎么想,他已经降下去了。

周梦臣也何必做恶人啊。

林润听了心中暗松一口气,说道:“多谢大人。”

周梦臣说道:“此事与我无关,你该感谢你有一个好老师。”

林润说道:“恩师自然也是要感谢的。

但是更感谢大人您,如果没有大人您为我指一条明路,我现在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周梦臣说道:“好了。

盐政上有什么问题?”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