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二章 荒政(1/2)

第一百四十二章 荒政 周梦臣对太监没有什么想法。

他仅仅将内廷当成一个权力机构,内廷之中的人,也是名利中人。

不会因为多出一个什么,或者少出一个什么有所变化。

而且在大明权臣与太监互相勾结。

已经是大势所趋。

即便张居正也与冯保相互勾连。

这也是后世很多人评价张居正的污点。

但是在周梦臣看来,不算什么。

太监掌控的权力太大了。

在大明政治体系之中,太监是不可或缺的一足,如果仅仅在下面当官,与太监接触少一些,也无所谓。

但是进入大明最高权力场之中,竭力排斥太监,是相当不理智的。

藤祥未来是周梦臣在宫中的合作伙伴吗?

未必。

周梦臣这一次,是卖人情给内廷势力。

而不是给藤祥。

不管藤祥能不能成,成了最好,即便不成,黄锦也要承周梦臣的情。

周梦臣与藤祥商议过后。

周梦臣立即将林润给拉住了。

并封存所有卷宗。

仅仅是封存而已。

并没有结案。

封存代表而今不查了。

不代表接下来也不查了。

当然了,也周梦臣的能力。

即便是已经结案的案子重新启动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有些麻烦。

周梦臣这也是再向外表态。

如果有些人不听话,周梦臣随时可以定向查案。

那时候,才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不过,藤祥还是比较给力的。

在周梦臣废除盐政旧规,启动新法的时候,朝野上下,一点波澜都没有。

盐政这样的大事,周梦臣不可能自作主张。

必须上报朝廷。

不过,有徐阶在,朝野的反对者本来就不多。

徐阶的威望可以压制一切,而大部分文官在其中都没有什么利益。

毕竟这些利益被严党侵占了。

还有少数文官的利益,比如汪道昆。

汪道昆家里就是盐商。

盐商在政治上的不安全感,让盐商非卖力的督促子弟读书。

而大部分盐商子弟,都不大行。

毕竟生在富贵之中,有花不玩的钱,少年时候,多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只有少数人才能坚持下来。

有所臣成就。

比如汪道昆。

周梦臣自然不会不给汪道昆面子,他不仅仅给面子,而是非常给面子。

他手中稍稍倾斜一下,就让汪家成为盐商之中一派的领袖。

汪家也非常识趣,他们立即愿意捐出十几万两,在扬州办一座三分书院。

专门教授气学,所有老师都是从大同书院与六艺书院中请来。

这于三分之名,可不是三国。

而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的三分。

而且三分书院,更是将扬州有名的建筑,三分楼纳入其中。

三分楼又叫三分明月楼。

可见扬州人的自傲。

人家说二分无赖在扬州。

扬州人非要建三分明月楼。

说明,天下三分明月夜,三分无赖在扬州。

而三分明月楼。

更不会孤零零的。

而是在一座小湖边上,周围亭台楼阁绵延无尽。

可谓是花园式书院。

如此一来,气学在江北也有了一分根基。

就如此,一番狼狈之后。

扬州城之中的新秩序也渐渐形成了。

周梦臣也不可能长久在扬州,他准备回南京坐镇,毕竟他将整顿军备的事情,完全交给李遂,自己也不是很放心的。

但是临行之际。

他带着林润做了最后一件事情。

就是巡视盐场。

第一座盐场,选择的地方是周梦臣比较熟悉的地方,也就是盐港。

这个盐港就是当初,大破倭寇的地方。

只是此刻已经没有一点点战斗的痕迹了,唯有长得几十里的荒草,依然让人有一种走在聊斋片场的感觉。

不过,周梦臣身边护卫从来没有少过,千余骑兵护卫,沿着数年前大军开出的道路前进,虽然大军从这里面穿行已经数年之前的事情。

但是当年的道路依然留下来不少。

毕竟大军行军开辟出来的道路,很多时候都是原始的道路的鼻祖。

最明显的就是云滇之间的道路,他们的大路,几乎就是当年明军进入云南的行军道路。

大军走过之后,也有百姓来往。

渐渐的就成为一条路了。

周梦臣挖了一把土,轻轻的松开。

用指头沾了一些,用舌头舔舔,然后吐掉,说道:“这里的土地,盐碱已经不多了。

其实可以开荒种地了。”

林润说道:“大人的意思我明白。

在所有盐场都从煮盐法改为晒盐法之后,这里所有的草荡,我都会交给地方上。

解除禁令,让百姓开垦。

按朝廷之法,三年不缴纳赋税。”

周梦臣心中摇摇头。

暗道:“到底是刚刚从上面下来,根本不懂世情。”

大明开荒政策,从来是一样的。

那就是三年不交税,三年之后,只要在朝廷登基了这荒地都是归个人了。

但是奈何这政策早就败坏之极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