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手硬一手软(1/2)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手硬一手软 周梦臣之所以选李遂,就是因为李遂能劝平乱军,这说明李遂在乱军之中,还是有一些威信的。

周梦臣是想大刀阔斧的将南京京营给换一遍。

正如之前李遂与张鳌担心的,都担心在南京出现大规模战乱。

将六朝金粉之地。

打成一片狼藉。

这个机会周梦臣也是要尽可能避免的。

他之所以一下子流放数万人。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这一件事情的严重性。

在南京而今虽然没有中枢机构了。

但依然是京师在京师搞兵变,这个后果是应该的。

另外一方面,也是杀鸡儆猴,有了这两个营的下场。

对京营其他各部下手的时候,阻力就会小很多。

还有就是为南洋巡抚衙门打开局面。

周梦臣这一段时间,可不仅仅忙南京的事情,对南边的事情,也摸了一个地,特别是南洋巡抚的困难,看得有几分怒气爆发,却毫无办法。

唐顺之遇见了什么问题?

那就是移民不顺。

有很多人就觉得奇怪了。

之前不是说过,南方人口滋生非常多,压力非常大,乃至于一些地区一直在造反,而今怎么又没有人愿意出海了。

周梦臣一开始,还以为是故土难离的原因。

毕竟中国人从来不想离开家乡。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但是都到了生死关头,有些是事情就不是愿意不愿意的事情了。

现在的打工人,谁愿意去外地打工啊?

但是不打工可以吗?

同样的道理,留在家乡生不如死,出海外虽然也很苦,甚至死亡率很高。

但是到底一家人总是能活下来几个的。

这个关节,就不是自己怎么想的问题了。

所以并不是这个原因。

是有人不愿意。

是谁不愿意吗?

就是士绅地主们。

之前说过,地主对佃户,是存在经济剥削之外,其余人身依附关系的。

而很多根本就是仆人。

而是世世代代的仆人。

所谓之家生子也。

除此之外,士绅地主对自耕农也是有支配权的。

正德年间大学士焦芳在家里盖房子,富比王侯。

利用官府调动了附近还要几个府百姓为他劳作。

还有福建有士大夫来拜访,当晚要走,当地招待他的士大夫,下令,所有佃户出门,高举火把,从家里一路排开到县城。

做人行路灯。

这对士大夫来说,可能是美谈。

但是对百姓来说,却是无形的剥削。

可以说,不说别的地方,在福建的倭寇之乱,是有一定的农民起义的含义的。

但是问题就是周梦臣做得太好了。

将各地乱子都平定了。

在这些士绅看来,天下又恢复正常局势之中。

而今要移民,就是要他们吐出人口。

对于,他们来说,这些人口是他们财产。

是他们可以无偿占有的财富。

他们怎么愿意将他们吐出来。

至于这些佃户自己能不能活下去。

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就好像很多养猫的人,为猫绝育,其实是减少自己的麻烦。

美其名曰为猫好。

而今这些士绅也是如此。

他们不会体量这些人娶不起老婆。

只要与豪门大户出来的婢女结婚。

而且与他们结婚,就意味着自己的孩子一出来,就是别人的奴仆。

用一辈子甚至子孙后代为奴为婢,来换一个传宗接代。

之前大乱之时,士绅们对百姓的管控被削弱了。

才有很多人逃走啊,闹事,扯杆子造反。

有大量人口变成了自由人口。

但是而今却是这个局面。

一方面无数百姓在生死线上挣扎。

乃至于铤而走险。

就好像一口火山在酝酿爆发。

另外一方面。

士大夫们,寄希望于三纲五常。

天不变,道亦不变,士大夫对奴仆的占有,对百姓控制,也是不会变的。

这样局面。

周梦臣一时间也无可奈何。

因为这样的局面下,杀几个人,乃至杀一批人都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一方面这寄希望于地方官的能力,这一点,周梦臣已经给汪道昆写信了,汪道昆已经答应,尽可能为移民筹集人员。

但是一时间也很难解决问题。

但是唐顺之已经在吕宋站稳了脚跟。

具体情况,周梦臣还不是太清楚的,仅仅是知道唐顺之在吕宋北部某港口建立第一个营地。

此刻正是需要人手填充的时候。

周梦臣顺手将这些人送过去。

虽然五六千南京京营士卒都不是怎么能打的,好歹是男丁,是壮丁。

再加上,平日也有过军事训练,想来能用一用。

为了这个目的,周梦臣也不希望这些人怎么反抗。

这个曾经全福叛军的李遂就很重要了。

李遂虽然顽固,但刚刚一直在后面旁听,此刻内心之中又羞又怒。

却有一些心惊。

李遂不是不想惩罚乱军。

与周梦臣心中所想的并不是太一样的。

周梦臣内心算计更多是政治上的利弊。

没有太多感情色彩的东西。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