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清算严党(2/2)
乃内阁权柄太重,所任太少。
以至于严嵩能够只手遮天。”
“臣受任于陛下,新承大任,不敢不竭肺腑之力,以效忠陛下。”
“臣以为,当今之急务有二,一是追缴严贼余党,平分嘉靖二十七年以来,为严嵩所迫害者。
二就是重振朝纲,以正视听。
臣以为当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
是以臣以为内阁诸,则二三大员任之,其权太重,所任太少,故而臣推荐三人入阁。
比陛下分忧,为臣等分劳。”
周梦臣听了,心中凝成了一个疙瘩。
徐阶的这番高论,彻底暴露了周梦臣与他政见不一的地方。
徐阶觉得为政的根本,是建立一个良好的上下秩序。
在嘉靖朝以来,嘉靖与群臣之间的关系,其实在大明士大夫眼中,都是扭曲的,非正常的。
内阁在嘉靖朝之前,其实没有那么大的权力。
虽然嘉靖与杨廷和虽然在政治上的死对头。
但是扩大内阁权力上,却是想承接的。
只不过杨廷和是为了揽权,而嘉靖是为了与群臣争斗中占据上风。
原因很简单。
将权力聚拢在内阁,嘉靖只需面对数个人而已。
如果按照大明之前章程,皇帝是要面对七卿,乃至于群臣的。
可以说,不管是夏言,还是严嵩。
他们的权力本质上,是不符合大明传统规矩的。
是非正常的。
当然了,这种非常正常未必不是嘉靖所刻意营造的。
因为这些非正常的权力,都是嘉靖给予的。
那么嘉靖也能随时可以置于死地。
而徐阶就是要将这种非正常的状态,转化为正常状态。
他的政见就是分权。
将皇帝决策之权还给皇帝,将内阁侵夺六部之权,还给六部。
还于公论,其实就是注重士大夫的舆论权。
这也是徐阶知道,大明内阁制度已经运行了几十年,一下子废掉,会引起更大的混乱。
所以在内阁制度上加补丁。
再加上徐阶自己成为内阁首辅。
虽然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有削内阁权柄的意图,但决计没有想削自己权柄的想法。
毕竟徐阶的权力未必全部来自内阁首辅。
他这样做,不过是想收内外之心,巩固自己的权威。
在士大夫与皇帝之间,保持平衡。
也表明了,他不想成为严嵩一般,皇帝牵线木偶一般的内阁首辅。
周梦臣对于徐阶一些想法,是比较理解的。
比如徐阶重视士大夫,将士大夫引为自己的权力根基。
不想成为皇权的附庸。
这一点心思,周梦臣也是有的。
只是周梦臣不能接受的是,徐阶摆出这个架势,并不是一个变革的架势。
或者也想要大动干戈,仅仅想修修补补,维持着大明朝廷往前走的意图。
比起严嵩是好多了。
严嵩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东西。
但是在周梦臣看来,这是远远不够的。
在历史上嘉万之世,就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涌现了一批改革家。
并不是这一批改革家同时被老天安排在这个时代。
而是这个时代内部改革因素,已经推动着大明不得不往这个方向走了。
而经过周梦臣的催化与魔改,大明内部变革因素,已经好像岩浆一般不住翻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