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嘉靖的倾向(1/2)

第二十九章 嘉靖的倾向 第二日,等嘉靖午睡过后,内阁班子就来求见了。

嘉靖每日作息规律,也很忙的。

忙得养生,忙得研究长生之道,总之他每天只留下一两个时辰,过问国家大事,也就是他午睡过后这一段时间。

等内阁的人来了之后,嘉靖例行询问道:“今天有什么事情吗?”

严嵩立即出列行礼说道:“有一件事情,关系重大,我等不敢自专,只能请陛下御裁。”

嘉靖问道:“什么事情?”

严嵩立即将周梦臣的奏疏递给了黄锦,黄锦接过,然后恭恭敬敬给了嘉靖。

嘉靖打开一看,心中暗道:“这个事情啊。”

嘉靖虽然日常处理政务的时间不多,但私下里看锦衣卫的情报与各地密奏的时间却不少。

毕竟他也担心被内阁架空。

甚至密奏的效率要比内阁的效率要高,没有那么多的流程。

嘉靖自然是看过周梦臣的密奏。

他第一时间就心动了。

就是为了钱。

嘉靖是穷怕了。

大明的财政危机是整体的,朝廷没有钱,大内有钱也不行,外面的臣子们,就会叽叽歪歪的要钱,弄得嘉靖也不安生。

嘉靖简单计算了一下日本金银比的事情,就知道这是一笔多么大财富。

他自然倾向于出兵。

不过。

作为皇帝。

嘉靖不可能将自己的意思表达的那么直白。

而是问道:“诸位觉得,周梦臣此战胜负如何?”

严嵩问弦音而知雅意,立即说道:“周大人乃是我朝第一名将,日本小国,岂能对抗大明天威?”

嘉靖又问道:“用兵几何,朝廷能否支撑?”

严嵩说道:“陛下,臣等愚昧。

此事恐怕要问方尚书了。”

嘉靖说道:“那就将方钝叫过来。”

严嵩听到这一句话,对嘉靖内心之中的倾向,已经判断的七七八八了。

谁都知道,方钝与周梦臣之间的关系非常亲近,让方钝过来,他不可能不为周梦臣说话。

果然,片刻之后,方钝过来,看了周梦臣的奏疏。

心中微微有一些担心。

方钝想起了元朝两次进攻日本的下场,也担心周梦臣的征日计划会出问题。

只是他不会在这个时候,拆周梦臣的台,说道:“回禀陛下,臣不知道此战耗费几何,但是 臣知道,自从倭寇起来后,江南江北浙江福建,死伤不可计算,屡屡失陷县城,财物损失何止千万之数?

故而,此战不应该看耗损如何,还要看今后能不能令海波平息,如果能,那么花再多钱也要打,如果,不能,再就完全没有必要。”

嘉靖称赞道:“此乃老成谋国之言。”

严嵩立即说道;“陛下所言极是。

老臣也想明白了。

不过老臣也有一点想法。”

嘉靖说道:“有什么想法?”

严嵩说道:“周武昌所想,不过是绝倭寇,而不是破日本,此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再加上日本乃是太祖所定,十五不争之国,臣以为当先礼后兵。”

“我国多次遣使日本,令其治倭寇,日本都置若罔闻。

今日,当令周梦臣巡视海上,到日本之后,先礼后兵,如果他日本能知错就改,愿意治理倭寇,我等自然不为己甚,如此对天下人也有一个交代。

如果依旧冥顽不灵,天朝亦有后至之诛。

庶可两全。”

嘉靖听了不由点点头,心中暗道:“严嵩办事,还是那么妥帖。”

虽然说,周梦臣有充足才理由,而且嘉靖也知道,单单言语警告,也不可能让日本人收手。

但是严嵩加得这个补丁,却也是大有用处的。

更多是对内,而不对外。

不管怎么说,日本都是不征之国,再加上天朝用兵,也要堂堂正正。

先礼后兵。

不能随随便便就打,这不是天朝的风范。

而今按严嵩所言,周梦臣是巡日,而不是攻打日本。

不过,在其中发现了日本的奸谋,果断处置而已。

如此反对的力量也会降到最小。

而且巡日,也代表了大明的傲慢之处。

其实日本人这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承认大明的宗主国关系。

只有少数幕府将军承认这一点。

而大明这边是不管日本承认不承认,日本都是大明的藩属。

所以,周梦臣到日本,是代天子巡视藩国。

而不是访问外国。

这也是嘉靖满意严嵩的地方,只有嘉靖想办,严嵩都可以找到一个合理的办法,减少阻力。

给落实下去。

从来不与嘉靖唱反调。

嘉靖说道:“好,就按首辅的意思去办吧。”

当日这一封圣旨就明发天下了。

数日之后,就到了周梦臣的手中。

周梦臣终于松了一口气。

有这一封圣旨,他的行为完全是合法的了。

只是他也担心,此去日本到底能不能从日本搞出一大笔钱,来满足嘉靖的胃口。

似乎九州也没有什么金银矿产。

特记得石见银山在本州岛上的。

不过,这都是后话。

周梦臣到时候想办法就是了,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筹划征日之事。

第一件事情,就聚集兵力,将在赣州一带的兵力给调过来。

周梦臣决定才除却水师之外,要带五万大军,其中闽军六个营,浙兵四个营,还有周梦臣自己的护卫三千。

不过这三千人从骑兵变成了步兵,毕竟马不好运。

让马儿过江,都是一件比较棘手的问题,更不要说让战马远渡重洋了。

好在大同骑兵,并不是没有战马就不知道该怎么打仗的军队。

这些军队都要从闽西地区陆陆续续的撤回来。

周梦臣也见了从这边回来的唐顺之。

此刻周梦臣对唐顺之的态度截然不同了,如果说,之前派唐顺之去,就是派一个不干扰戚继光指挥的文官,而今周梦臣看唐顺之,的确有文帅之才。

这样的才能在整个大明文官之中,都是稀少的。

周梦臣自然极为重视。

迎出二门,站在滴水檐下面,接待了唐顺之。

两人行礼过后坐定,周梦臣问道:“闽西一带,情况如何?”

唐顺之说道;“暂且安堵,只是不出数年,必反。”

周梦臣听了大 吃一惊。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