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十六章 三大案(为饼甘啊啊二)(2/2)

这都是惯例。

周梦臣之所以改革军制也是因为如此,毕竟好的制度,让贪得无厌之辈,也不敢贪污,而坏的制度,让清白的人,也不得不贪污。

但是,这毕竟不是明末,很多事情都是有分寸的。

杨顺不是别人。

他也是在边臣上一步步升上去的。

说杨顺不会打仗,不懂边事,这一点也没有问题。

但是说杨顺不懂做官,不懂官场潜规则,不了解官场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那就是扯淡了。

杨顺如果不知道这些,如何能步步高升啊?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辽东案弄得如此决绝且不留余地,这不是一个成熟老练老贪官能做出来的。

毕竟贪污从来是天长地久的买卖,要学会细水长流,自己沾一手油水,也不能让朝廷的事情坏得太厉害,否则今后就没有机会贪污了。

在周梦臣想来,要么是杨顺当上兵部尚书飘了,或者说,严世蕃让他这样做的。

要么,就是别人设套。

不管是顺水推舟,还是引君入瓮。

都是助长加大了杨顺的罪行。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

自然是一锤子将杨顺给锤死。

否则证据不够分量,让杨顺给逃了,事情可就不好办了。

这两种可能,那一种更有可能?

自然是后者。

在政治上,最好不要预设对付的下线。

你根本不知道,什么事情是这些人做不出来了。

为了沉重打击严嵩,敲掉杨顺。

某些人不惮于眼睁睁看着辽东的局面,向一场饥荒,或者说兵变方向发展。

周梦臣只觉得大明内阁之中,加上六部尚书所有人的心切开,估计一半以上都是黑的。

甚至周梦臣有时候扪心自问,忽而也不知道自己的心到底是什么颜色了。

果然,天下之间,最脏的地方,不是妓-院而是官场。

周梦臣想明白这些事情,带着几分无奈说道:“杨兄,你来找我可是为了这一百万石粮食吗?”

“正是。”

杨博说道:“现在也只有你能为我筹齐这么多粮食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